这是我每天写一篇原创文章的第951天
在大城市里,生活多年了,也并非就没什么地方好玩的了。如果这么想的话,只能说是自己给自己设限了,同时也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
许多人,去过多个城市以后,就会觉得每个城市,都差不多,不就是这些钢筋水泥建成的高楼大厦吗?
但是,我觉得,看一个城市,还是要多看这个城市的文化。多去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这样自己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有趣。
即便我是一个“打工人”,难道这点乐趣都不配有吗?我知道有钱人的快乐我想象不到,但是,我也知道,有些东西不是有钱就能买得到的。钱不是万能的,总有钱买不到的东西。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要想有好的生活条件,多花钱是必需的。
我从大学毕业来到深圳,七年多了,算是很熟悉这里了。深圳面积不大,才两千平方公里,其实也就一般的县的国土面积。
但是这开发强度很大,这么点地方,GDP却能排全国第三,堪称奇迹,这也许也算得上是“人多力量大”的体现了。再看看我老家江西省安远县,国土面积两千多平方公里,人口三四十多万,GDP还不到100个亿,连深圳的零头都算不上。
这也说明,土地开发,还是有很多空间的。深圳地方小,但是感觉真的是遍地都是黄金。因为这里每个区域都有发展定位,都是有规划的。
而很多贫穷的地方就不一样了,穷得真是堪称“原始”了,这还叫人怎么赚到钱呢?这也是为什么说去大城市机会多的原因。大城市人多钱多,自然机会就多。就像我们去钓鱼也知道,要去鱼多的地方钓,才更有可能钓到啊!
现在的人是很难回到过去那种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的,因此,拥抱城市是必然的趋势。
深圳中心书城,应该是深圳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了。在我刚来深圳的时候,我是特地去找看书的地方,百度了一下,找到这里来了。
那时候,刚离开校园,还保留这大学里养成的习惯,喜欢独自一个人跑图书馆看看书。
第一次来,是很陌生的。那时候,去深圳任何一个地方,都是新奇的,感觉像是来旅游一样。印象比较深的地方是 —— 梧桐山、基督堂、莲花山、市图书馆、中心书城、罗湖书城、中英街、大小梅沙、国贸大厦、地王大厦、京基100等等。
第一次来中心书城,就觉得这书城很大,感叹怎么会有这么大的书城,觉得好高端!再看看这里的消费水平,觉得好高啊!那时候刚来深圳,是真的穷,自己都养不活自己。
那我为什么来这里呢?最大的吸引力当然是这里的书。刚来到深圳,工作是不如意的,迷茫,痛苦。看看书,希望从书中获得一些答案。如何提高自己的职场技能?如何推销自己?如何学会好好说话?那些古今中外的名人是怎么做到这么成功的?
另外,这里最大的特色,就是中心书城外面广场上的街头艺人。有画画的、吹萨克斯的、拉小提琴的、乐队…… 其中,我看得最多的,就是这些乐队。
真的挺佩服他们的,在坚守着自己的梦想。想想我自己,大学也有音乐梦想,大学加入了军乐团,接触了西方的交响乐,感觉非常的幸运。那时候,也多想,能玩一辈子音乐。
但是,事实不允许啊!毕业了,必须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不管怎么说,困难是暂时的,梦想还是要有的。我相信,未来,我还会去追求我的音乐梦想。或许,现在心里并没忘记音乐梦想,每天浴室里听听歌,哼几句,时不时教孩子弹弹电子琴,就挺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