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一个积极的权威?
当你处在权威的位置上,而你又想带给别人积极的影响,该怎么做呢?
比积极的期待好上太多个层次的是,满满的喜欢。
在生命最初,就遇到这样一个满心喜欢你的人,是最好的命运馈赠。
那些期待孩子卓越的父母,他们很少会真正地鼓励和认可孩子,他们只是在批评孩子不卓越,想通过这样的方式逼迫孩子变得卓越。他们中的多数人会失败,而另外少数人就算是表面上成功了,孩子真的在外在标准上变得卓越了,但内心深处却会无比自卑。因为孩子会认为,父母向他们扔过来的期待还是“你怎么这么差劲”。
所以中国父母集体制造了这么一个称呼——“别人家的孩子”,好像真存在一个永远比自家孩子更优秀、更完美的“别人家的孩子”。
其实,父母们都没有觉知到,这是一种维护自己自恋的行为。他们在打击孩子的时候,会体验到一种感觉:看吧,你不如我,我本来应该生出更优秀的孩子的,他才配做我的孩子,而你,真差劲!
再来看看另外一句话:一切都是为了利益。
如果你真心是为了利益去做事,你的行为会合理很多。譬如作为一个企业家或管理层,你就知道,应该好好使用罗森塔尔效应,对你的员工发出积极的期待。
如果你发现自己就是做不到这一点,那你可能需要反思一下,自己到底是在追求利益?还是在追求自恋。
在你作为权威的那些环境里,你是怎么期待别人的?如果你发不出积极的期待,那么你真的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被自恋给裹胁了。
作为一个权威,如果你想要被你影响的人变得卓越,那你就需要给到对方积极的期待。
积极的期待,必须是发自内心的才会有效,而藏在头脑中,或者文字层面的期待,常常起不到作用。
反思:
作为一名老师,我当然是特别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学习上取得进步。
刚开始,我常常是用批评的方式,想以此让孩子们意识到问题进而改正以获得进步。但我发现,效果不是很好。
后来,我就调整为,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当我表扬孩子们的时候,他们脸上会露出微笑,会获得一些信心。是啊,绝大部分情况下,鼓励的价值大于批评。
看到了武志红老师的这篇文章后,我觉察到自己之前很多时候对孩子的鼓励,并不是发自真心的,只是希望他们能得到我积极的回应,哪怕是"装出来"的。
那我为什么不能给予我的学生们满满的喜欢,给予他们我发自内心的积极期待呢?!这种发自内心真诚的期待,一定能带来更多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