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开通个人公众号的时候,我曾打算每周给大家推荐一本书 。这样一来可以督促我读书,二来可以和大家分享我认为的有价值的知识。写了几篇之后,我决定放弃这个计划。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读书似乎变成了一种任务。
我为了完成每周写一篇书评的任务,就务必做到每周读一本书。但在实际实施的时候,我却发现,有的书一个晚上就可以读完,一周都可以读好几本,比如市面上多如牛毛的畅销书;而有的书,读两三个月可能都读不透,比如那些国学经典,哲学等严肃的书。所以,问题来了,如果我要保证每周写一篇书评的话,我读的书多半不会有深度,有营养,这样的书推荐给大家意义不大。更为重要的是,阅读本来是一件愉快的事情,现在反而成了一种任务,这种束缚令我难受。
第二、对阅读的认识有限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阅读的认识也在慢慢的加深。阅读,不仅仅是打开书本,就像跑步不仅仅是迈开双脚那么简单。阅读,其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一个完整意义上的阅读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对象的选择
2.如何阅读
3.阅读之后的反思与总结
单说第一条,选择阅读对象,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今市面上的书籍琳琅满目,鱼龙混杂,参差不齐。如何挑选有营养有价值的读物,需要有一双慧眼,当然,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的。而涉及到如何阅读,这几乎是阅读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比如是否需要做笔记,如何做笔记,是精读还是泛读。对于不同类型的书,其阅读方法也不一样。对于如何阅读的认识,我也是在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后才开始思索的。作者把阅读分为了四个层次,并给出了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这本书还是不错的。
一本书读完了就算完了吗?远没有这么简单。
我认为读完书之后的反思和总结才是最重要的。读完一本书,你是认同还是反对作者的观点以及为什么,是否需要阅读相关的书来验证或者伪证作者的观点,读完这本书获得了哪些知识,对自己知识结构的搭建有何影响。如果真的能把从书中获得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这样的阅读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有价值的阅读应该让人更快的成长!现在的我也一直在探索对阅读的认识,我发现目前的自己对阅读的认识尚且肤浅,自己尚且学习中,又怎敢为他人师?
第三、仁者智者的问题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老生常谈。
由于每个人的教育背景、阅历、经验、喜好、生活环境、工作等等不同,对一本书的评判也是千差万别,对书中一些理论观点的认识也是深浅不一。我不知道大家会有一个怎样的接纳度,我就更不敢贸然的去推荐一些我认为好的书。
第四、个人的知识储备有限
接触到的知识越多,越发的认识到了自己的浅薄。我的知识储备有限,我的沉淀积累远远不够。即使我觉得一本书不错,但我笔下也写不出多么深刻而有水平的见解。我曾在后来读过自己之前写的一些书评,连自己都觉得鸡肋,更别提打动别人了。所以,我目前最应该做的就是继续扩充知识储备,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的沉淀自己,不断的增强自己的写作功底、认识水平等。
以上四点,就是我决定不再给大家推荐书的主要原因。这里,我想教大家一个如何去寻找自己喜欢的书的方法?这个方法我忘了是在哪本书上读来的了,不过这都不重要了。比如,你正在读一本书,你觉得这本书很有意思。那么,你可以把这本书作者的其他书找来看;还有,在这本书中作者可能会提及一些书或者是一些作家,那么你可以顺藤摸瓜,把书中提及的其他书找来读读。如此循环,你就会读到很多有意思的书了。
拿我自己举个例子。我读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我觉得写的不错,我于是又读了作者的另一本书——《消逝的童年》;在《娱乐至死》中,作者曾提到奥威尔的《1984》和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于是我找来这两本书来读,通过这些,我还知道了反乌托邦三部曲,如果我仍有兴趣的话,我还可以接着去读扎米亚京的《我们》。你看,如果这样延伸下去,几乎是没有尽头的。一通百通,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读书不要太功利性。阅读本来是一件很愉悦的事情。不要因为一味的去追求所谓的有意义有价值而失去了阅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