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笔下《哈姆雷特》的经典台词: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借于此句,我想说的是,敌人还是对手,这是个问题。
关于敌人和对手,词典上的解释,敌人是指企图使某人或某事受到损害,或企图推翻使某人或某事遭到失败的人,对手,是指竞赛或竞争的对象。
我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敌人是指双方之间有伤害关系或伤害倾向的人和事,且伤害关系或倾向是直接的;而对手则是彼此之间有相同的利益驱使和目标指向,但没有伤害关系,至少没有直接的伤害关系。
如果一旦在这两个概念上混淆不清,错把对手当敌人,那样只会让我们自己落于下乘,变成无理之人。
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不胜枚举,他们往往因一时之气被冲昏了头脑,分不清对方到底是敌人还是对手。
曾经有朋友告诉我这样一件事,某地方一名高级领导,本以为自己是某重要岗位的下一任接班人,是板上钉钉的事,可过了没多久,忽然听闻那个岗位已经另有人选,一时无法接受的他便心生妒忌,妄图通过自己的小手段把对方拉下水,于是,他匿名诬告,写不实举报信直接寄到中央,准备来个鱼死网破,但事情调查清楚后,最终受到惩罚和伤害的却是自己。
因为自己的一时之怒,错把竞争对手当成了敌人,把用对待敌人的手段方法用在了对手身上,于情可以理解,但于理却说不过去,于法更是难以容忍,这样做的结果,也无异于把自己仅剩的一点竞争力拱手让人。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我们迟早会变得和我们的敌人相像。
特别是你错把对手当成敌人的时候,你便会把本该用来对付敌人的手段用来对付你的对手,任何的不择手段、丧尽天良都会被你冠以理所当然的头衔,自那时开始,你也便落入竞争的下风,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人。
官场上这种风气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充斥着诸如此类的种种。
曾经看过这样一部电影,两个同时参加选秀节目的女孩,其中一个担心对方实力比自己强,怕对方夺了冠军,就在她上台前,用卑劣的手段将其演出服装洒上饮料,弄得凌乱不堪,试图用自己的诡计阻止对方的亮相,可演出的结果却并没有达到她的预想,诡笑的嘴角最终换来的是满脸的诧异,那个女孩用真诚打动了台下的观众,顺利拿到了冠军,而她却只能在台下默默的看着这一切无法阻止的事情在自己面前上演。
都是天真的女孩,为什么要用对待敌人的手段去对付一个同样有着竞争权利的对手,我百思不得其解。
生命总是沿着时间长河顺流而下,越来越远离纯净的源头,包裹着一层一层杂质汇入低洼,原本干净的灵魂被裹上世俗、狡诈、功利、自私、冷漠,就这样,灵魂开始变质。
可就算是再黑暗的地方也有星光,就算是再污浊的泥土莲藕也能照样生长,连百里黄沙的黄泉也能开出彼岸花,生活中当然也有不甘于蝇营狗苟的光辉熠熠闪现。
前不久,单位组织篮球比赛,原本是划分了机关和基层两个组别,机关可选人数少,实力稍弱,基层可选人数多,实力较强,比赛的规则是机关组相互对抗时基层组人员不能上,一旦发现,视为自动弃权,即便赢得比赛,也自动归为输的一方。
可有的单位就是不守规矩,就因为本单位机关组连败好几场,便觉脸上无光,可实力上突破已经捉襟见肘,只得从游戏规则上钻空子,在小组赛最后一场比赛中,从基层组挑选几个高手上场,终于赢得了比赛。
输掉的一方自然清楚输在哪里,球员不甘心想向上级报告他们违反比赛规则,可领到却并未应允。
领导只说,别人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你那是他的事,你却并不一定非要以同样的方式回敬之,如果那样做了,你也终将变得和他们相像。
在摩根写给儿子的信中,他这样告诉儿子,企业界是个相当狭窄的世界,骗了这个人再骗那个人,他的企业生命力必定不长,况且,欠缺诚实的行为必然招致不良后果,不必去担心他人的品格,你必须注意的是你自己的品格,这才是最重要的。
移换至此,这个道理适用起来毫无违和感。
对于违反游戏规则的一方,我无法得知他们获胜之后的心情,如果面对失败一方的大度和容忍,只感受到莫名的沾沾自喜和小人得志,那我只能哀婉叹息;可只要他们还存有一丝丝的羞耻感,我都会觉得一切都还来得及。
商界的游戏规则反复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人,永远不会把对手当成敌人,也永远不会靠打击报复、陷害残害去打败对手,他们只会把对方当做可敬的对手,去学习、去改进、去创新,通过自己的实力、诚信、善意去赢得自己的消费者。
当然,通过非正常手段赢得成功的案例也有不少,但那毕竟只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终究不会持续长久,尝到甜头之后他们会越来越分不清对方的身份,会动不动把对手当成敌人,到那时,也就是他们开启苟延残喘的生命之时,终究会被现实打败,不是输给对手,而是输给自己。
愿你我的生命中,永远没有敌人,只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