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情况简介
1.该生有轻度的抑郁(治疗期,每天服用药物)
2.父母离异,孩子跟着母亲,爸爸几乎很难见到孩子。
3.基本不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一放学就要回家,平时在学校也不和同学交流,下课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座位上。
4.妈妈对孩子有求必应,受不了半点委屈;应该是孩子有抑郁倾向,家长想尽办法满足孩子的需求,担心孩子受到刺激,导致病情加重。
二、沟通、协同育人主要过程
开学初的第一个星期,我就接到学生A家长的电话,说要约我当面谈谈孩子的情况,说实话刚接手不到一个星期,我连学生的姓名都没记全,别说我对学生有多少了解,说了解也停留在邹老师对班上情况的一个介绍,我对几个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A的家长突然造访,肯定是要给我打预防针,大姑娘坐花轿也是头一遭。
上午还没放学,学生A的家长已经早早来到学校门口。见面寒暄几句,家长就直奔主题,说我接手403班对他的孩子还不了解,他的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天天哭,经常不来上学,他们也是花了好大的力气才让他的逐渐好转,经心理医生专业检测,孩子有轻度的心理问题,现在还在坚持治疗,也有吃药物控制,相比之前好了很多。孩子说这个学期继续不参加晚自习,晚上要回家吃饭。这些要求,只要家长愿意接送,其实我们大可不不必操心。一般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主要是家庭教育或家庭生态发生变化,导致心智失常,只有亲情不断的滋养,才能融化心中的坚冰,我们也只能隔靴搔痒。
过了几个星期,孩子的妈妈给我反馈了孩子最近的变化,说孩子每天回去都给他分享在学校的开心的事情,感觉孩子现在变化挺大的。看到时机成熟,我课后找到学生A,说出了我的想法,希望他下午活动课留下来跑跑步、和同学在一起玩一下。因为我们都知道学生特别喜欢活动课,每次活动课各个玩的都是大汗淋漓,意犹未尽。
三、家校协同的主要问题(分歧、意见冲突等)
这个孩子邹老师给我讲过有心理问题,家长在开学初也和我做了一次沟通,意思就是孩子比较敏感,我们老师对他说话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刺激到他。
从我平时的观察发现,这个孩子其实缺少交际能力,又很敏感。在班上基本没有同学和他玩,下课一个人坐在位置上发呆、沉思。所以,我就建议这个孩子下午活动课的时候留下来和同学跑步、玩耍,希望能通过友情的滋养帮助孩子打开心扉,融入班集体,更加阳光、开朗一些。谁知过了几天家长直接找到学校领导,说孩子这几天不愿意来上学,原因就是我要求孩子跟着班级跑步,孩子很害怕,不愿意来学校,希望学校出面给我说一下不要强求孩子。其实,也没多大点事,给我说一声,我们也能理解,参不参加都是自愿。没必要把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搞得那么复杂,好像我是那种不讲道理的人,或者让领导找我沟通才体现某种身份。
四、达成协同育人共识的主要做法
1.遇到特殊的学生,要做好学生情况、家庭结构、家长的理念做到心底有数,我们帮助学生的过程中才不会踩到“雷区”,误伤自己。
2.通过开展家长共读活动,让家长在阅读中改变自己,父母改变了,孩子才能改变。
3.针对这些年学生群体出现的问题学生越来越多,我们要多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科学地开展帮扶工作。
4.不能急于求成,取得家长的信任,循序渐进。
五、家校协同育人方法的基本理论依据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说:“来自智力的东西,没有一件不是来自感官。”对孩子来说,想要他变得更聪明,就要从感官运动入手。正确的运动锻炼,可以帮助孩子促进“感官体验”,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有非常大的作用。孩子运动神经的培养必须与孩子的机体所要建立的所有协调运动相符合。孩子通过运动来促进大脑的发育,主要是培养两大技能:一是运动神经系统功能,让孩子获得平衡能力;二是感觉神经系统功能,让孩子通过不断地观察、比较、分析、评价,为自己的智力发展打好基础。孩子越运动,越聪明,原因在于运动可以使大脑内的海马状突起变大,而这部分区域是主管学习和记忆的。每年那些高考状元,他们在传授学习方法的时候,有一项几乎是学霸们的共性,那便是兴趣广泛,爱好体育运动。
运动,能让孩子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输和赢。很多家长都说,现在的孩子内心都很脆弱,仿佛有一颗“玻璃心”,经不起半点的批评,也忍受不了一点的压力。林语堂先生曾经翻译过一本书叫《靠自己成功》,里面有段话至今让人印象深刻:有人问一小孩子:“为什么你能学会溜冰?”运动,能让孩子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输和赢。小孩的回答是:“其方法就在每次跌跤后,立刻就爬起来!”坦然面对失败,面对挫折,这是孩子成长路上必须要学习的一课。而运动,则是对孩子最好的挫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