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过年已不像从前,街上少了许多置办年货的人,如今食材丰富,买东西方便得很,现吃现买,不会再像以前囤积很多东西,吃的没有糟蹋得多!赶集的大多都是老年人,他们仍延续着传统的习惯。
过年大扫除也不像以前全家齐上阵,临近过年时,周末、下班时间全家忙于清洁卫生、擦玻璃、擦门,一直忙到年三十晚上,有时候春晚都开始了,手里的活还没忙完。现在有些家庭都是花钱请人来清洁卫生,几百元钱家里就可以做到窗明几净,省去了很多辛苦。
现在过年,北方家庭也不像以前要准备各种面食,像是包包子、蒸花饽饽、卡花卡、炸麻花、做花卷等,从进入小年那天起就开始忙活起来了。如今除了年三十很多家庭仍保留包饺子的习俗,其它的都基本上是购买成品了。
如今过年也没了拜年的繁琐,即便亲朋好友,也少去了走家串户的麻烦,这年头谁也不差那点东西,提来提去没人稀罕,平常手机都可以联系,过年见不见面都无所谓。
现在春节待客的也少了,除了自家儿女过年回来吃饭,侄男外女、亲戚朋友的很少有来吃饭的,省去了做一大桌子饭菜的烦恼。即便年夜饭,有些家庭也会从酒店订餐,或者直接去酒店吃,连锅碗瓢盆都不用刷。
不过话说回来,如今过年是省了很多事,但年味也随之淡了很多。过年对于年轻人来说,不过就是一个假期而已;对于孩子们来说,似乎也不再是一个期盼的节日;或许对于部分老年人来说,过年还是有一份情感的寄托,有一种团圆的喜悦。
春节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是劳动人民在辛苦劳作一年后对工作之余的自我奖赏。那时,人们用一整年的时间期待新年的片刻欢愉,吃点好的,穿点新的。然而,现在物质生活的富足让曾经的满怀期待变成了习以为常,新衣服、新玩具平时想买就买,大餐也随时可以吃到,因此年的标志性意义就不明显了1。
年味说到底就是人情味,是血脉亲情,是亲朋邻里聚在一起诉说往事、期待来年。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曾经的乡村熟人社会慢慢变成了一副副陌生面孔。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上班族忙于工作,庄稼人忙于劳作,大家各奔前程,各自忙碌。这种人情上的来往减少,也导致了年味的变淡。
尽管年味变淡,但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依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家族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