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这个成语:杀良冒功。
杀良冒功:残杀普通的老百姓,用良民的头颅来充当杀敌的功劳。古时候中国驻守边防的军队经常干这种事,将老百姓杀了,说是杀敌多少多少,既抢得了百姓的财物,又可以在军功上记上一笔,朝廷上还有赏钱发下来。
好奇之下搜索了古代的军人的晋升制度。
一开始,古代是没有军人这一说的,以前打仗的都是农民:
其实中国古代,一开始并没有职业军人出现,而且战争也打得有些奇怪,像春秋时期很多的战争,都是一些贵族们之间的游戏,甚至还出现了类似约架这样的事情。而后来战国时期,战争开始变得更加频繁,军事制度也出现了很多变化,比如就出现了像魏武卒这样的专业军队,对于军人的要求也开始越来越高,铁器的使用,更是把战争抬到了新的高度,那么对于古代的士兵来说,他们其实并不愿意去打仗,最早士兵就是农民,拿着武器上了战场就成兵了。
那这些农民很多家里都有产业,没几个人愿意打仗,谁愿意拿自己的命去给别人做政绩啊?怎么提高这些农民打仗的积极性呢?于是便有了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中实行了很多方面的变法,其中涉及到军工制度的便是这条:
废除旧世卿世禄制, 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
那这个二十等爵其实就是按照军功一层层往上爬,约高等级的俸禄越高,吃的也越好,而且如果自己的父母是囚犯可以放了,自己的妻子是奴隶可以变成平民。可谓打一次胜仗,小官升一级,大官升三级。
那这个军功是怎么计算呢?
不可能战场上一直盯着每个士兵的情况,也不可能单单听士兵说自己杀了多少人。这就催生了军功计算的制度,古代主要是用两种方法计算军功。
两种主要计算方式
一、头颅
首先是靠着首级,这就是敌人的头颅,我们经常在史书中,看到一些战争里面就记载某个将领去打仗,最后斩首多少人,这就是一种主要的统计方式,在战争中杀死敌人,把敌人的头颅割下来,然后拿着对方的头去记功,
二、割耳
因此另外一种计算战功的方式就得到大家的喜爱,那就是割耳,相比头颅来说,耳朵要更便捷易于携带,因此在战斗中就能尽量不去影响士兵杀敌,很多士兵杀了之前的敌人之后,又要紧接着去杀后面的,割头颅的话,往往要费很多的时间,割耳朵的话,就要省不少的时间,这对士兵来说,作战的效率就能比之前更高一些了。
三、加入敢死队。
这个方式比较不大众,但是也在这里介绍:像古代很多攻城的军队,都需要有打头阵的,还有两军对垒,也会有一些敢死队出现,他们充当炮灰,这类的军队计算军功就简单了,只要加入就能得到赏赐,你死了家里人有丰厚赏赐,活下来的就真赚到了。虽然这种部队几乎没有几个人可能会活着,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很多人都会去尝试,也有一些囚犯为了脱罪,也不得不加入这种亡命的队伍,想办法洗清自己的罪孽。
那么这些军功的计算方法,是否存在着一些问题呢?
这是肯定有问题的,首先古代虚报军功的情况是比较严重的,毕竟任何时候都有一些投机的人,他们就在战场上动了一些歪脑筋,比如在打仗的时候,他们会想办法虚报军功,或者是抢别人落下的东西,或者是打仗结束后,与领兵的一起虚报战功,反正像人头这些东西,不太可能专门送到中央去挨个算,肯定都是将领们负责统计好了之后,然后再给这些士兵报功,这就存在着不少的操作空间,很多将领也因此获得了不少的好处。
其实军队里面的团体情况比较严重,像一些战将,他们也要计算军功,他们就有一支专门的亲兵卫队,这些人都是自己的亲信,打仗的时候就抱团在一起辅助将领杀敌,他们也负责帮助将领割头割耳,方便统计功劳,这样的话,虚报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那为何会出现杀良冒功?
自古以来,虚报军功的问题一直没有办法解决,人的贪婪是无法遏制的,况且这些上了战场的亡命徒,各个都想要得到更多的赏赐,没人会嫌自己官小。之后,很多士兵就会做出更加出格的事情来,比如杀良冒功,这就更无法遏制了,因为古代计算军功的水准相当有限,按照头颅耳朵计算,反正都是人头和人的耳朵,割下来之后处理一下,你也不知道这是不是敌方士兵的,你也不能随便认为这不应该计算。
因此不少的士兵功劳都有一些水分,在古代的战争里面,很多的战争都伴随着杀害平民这样的事情,除了岳家军这几个特例外,很多军队的手脚都不干净,统帅虽然治军严格,可他们也明白,你不给这些士兵足够的利益,没有几个人愿意为你卖命,因此很多人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了解了古代军人的晋升制度以后,其实觉得这个和目前非军人的行业晋升制度也都差不多。商鞅变法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但是也肯定会出现一些虚报的事情发生。而我们的晋升制度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平民上升的通道,虽然肯定也会出现一些投机倒把的事情发生。
再一次想起这句话: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