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铁面无私的官员,人们必定会想到宋朝的清官包拯包青天,他的生平事迹,可谓是后世为官者的典范。
在包拯的查案过程中,有几个得力助手,出谋划策的师爷公孙策,保护他安全的展昭,以及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位衙役,这些人构成了一个团队。
“为民申冤”是这个团队的工作,也更是凭借这切良心举动,让这个团队成了后世人敬仰的对象。按理来说,足智多谋的公孙策应该算得上是包拯的军师,也是包拯的挚友,最后缘何命丧包拯发明的虎头铡呢?原因令人很无奈。
《三侠五义》中,公孙策的身份是包拯的军师,几乎包拯破除的案件中大多有公孙策的身影,然丽,在百姓心中,公孙策的名气却远不如包拯,甚至有点被选择性地忽视。
公孙策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除了推理破案,在医术方面的造诣也是颇高,但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运气不好,为人处世不够圆滑,尤其是在官场中。他的为官之道让他屡屡碰壁,也让他一度对官场的黑暗感到绝望。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包拯在众多官员中发现了他,成了赏识他的伯乐。
公孙策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很快就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迅速在包拯面前站稳了脚跟。要说公孙策到底聪明到什么程度呢?世人只用了一句话来评论——再世诸葛。
宋仁宗时期,贪官污吏不少,对于国家的蛀虫,宋仁宗想了很多办法来处理,于是他让包拯巡查贪污受贿的官员,并让包拯带着御札三道的命令,惩处贪官。
而收到这个命令的包拯傻眼了,生怕自己猜测错了皇帝的用意,于是,就找到了公孙策帮忙出谋划策。公孙策确实聪明,在仔细沉思片刻后,向包拯建议道,将御札三道变为御铡三刀,打造龙、虎、狗三个铡刀,以此来震慑贪官。皇亲国戚犯了错,就用龙头铡,直接砍头,而一般的官员如果贪污受贿.则是采用虎头铡,自然剩下的狗头铡就是处置黎民百姓。
包拯将这个建议原封不动地告诉皇帝,皇帝满口称赞,就能看出公孙策的能力是有多么强悍。
包拯奉旨南巡,途经太湖时,太湖上飘荡着的多具浮尸让他震惊,何人竟然敢明目张胆的犯法,背后凶手是谁?
经过多方调查发现,原来一切的真凶都是太湖水贼所为。这是一个犯罪团伙,头领名叫江龙。因害怕自己的恶行败露,遭到朝廷围剿,江龙恶从胆边生,立马做出了大胆的决定,杀了包拯。但保护包拯生命安全的展昭,就成了江龙首先要解决的难题。
为了让计划完美的实施,江龙让自己的养女江忆引开展昭,想要以一出调虎离山计,让包拯落单,自己就好带人前去刺杀包拯。计划看似完美,其实他们却低估了展昭的能力。展昭武功高强,哪里是会点三脚猫功夫的江忆就能比得上的,他轻而易举地就打败了江忆,还夺回了江忆带着的手镯。而后,展昭回到了包拯的身边,救下了包拯的命。
当展昭拿出江忆的手镯时,公孙策震惊了,这竟然是自己女儿的手镯。这时,公孙策才将自己的经历告知众人,当年,他娶了一门相貌出众的妻子,然而,貌美妻子却被当地的知府看中,不顾礼义廉耻将妻子欺辱,妻子当即便上吊自杀。
尚未发迹的公孙策为了替妻子报仇,就去县衙击鼓鸣冤。然而,无权无势的他根本没能申冤成功,反而被害入狱。好在他的仆人冒死相救,他从监牢中逃了出来。
知府怕事情败露,就想要杀人灭口,派出了身强力壮的衙役追赶公孙策。衙役穷追不舍,走投无路的公孙策只得和女儿跳了崖,生死由命。
命运多舛的父女二人虽然是活了下来,但也因此走散,直到太湖浮尸的案件,公孙策才知道原来女儿被江龙救了下来,并取名江忆。展昭手中拿着的手镯,就是当初自己赠给女儿的物品。
公孙策对于这个女儿他是愧疚的,身为父亲却没办法保护自己的女儿,这是他的悲哀。随后,在展昭抓捕江忆的过程中,为了救下女儿,公孙策只能假装自己被江忆抓住,要挟展昭,帮助江忆逃到了一座破庙中,也是在这里,父女二人得以相认。
对于故事的真相,包拯早已了然于心,对于作恶的江龙江忆,他下令抓捕了他们。眼见女儿就要被判刑,公孙策哪里还能坐得住,不顾律法,私自放走了江忆。
铁面无私的包拯,在看到知法犯法的公孙策时,并没有放他一马。原本可以逃走的江忆,却在逃走后不久就回来自首,并在父亲面前自尽,这一切都没能让公孙策逃脱包庇嫌犯的罪名,最终他被虎头铡斩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