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本书《穷爸爸富爸爸》。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不管多么努力,每天日夜加班累成狗,一年下来,生活依然是捉襟见肘。
为什么工资升上去了,所积累的资产却急剧减少呢?
为什么富人轻轻松松就能赚得钵满盘满呢?
努力真的不管用吗?
除了努力,你可能忽视了你思维的固化性。
富人之所以为富人,是因为他们懂得学会用钱替自己工作,也就是思维的不同。
认清了这个误区,再辅以努力,能帮你迅速走出经济困扰。
1.对钱的认知不同。
你问普通人,他们所积累的财富是什么?
他们多数的答案是,房子,车子和其他附属品。
《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琦在书中详细的解释了财富与负资产的区别。
财富:能将钱留在自己口袋中的东西及其保留的时间长短,譬如股票,债券,共同基金,版税和不需要你在场便可正常营业的业务。
负资产:要将钱从自己口袋中分出去的东西,譬如房子,车子,奢侈品。
2.造成贫富差距的原因。
因为对“钱”的认知不同,造成了他们对财产分配的截然不同。
在普通人的认知里,他们将所有的努力花在追逐房子,车子这些负资产上,他们努力将所赚得的钱全全支出,还要每月按时还付银行房屋贷款,债台高筑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倒不是说房子不可以购买。我们对房子有着特殊的情感方面的需求,而这一需求便迫使我们陷入经济危机中——不得不更加努力工作来维系支出与收入的持平。
这些附属品将死死捆住他们的手脚,即使机会来临了,为了维持生计,他们可能不敢去争取这个机会。即使争取了,由于手头资金有限,这些机会将优先留给“最合适的投资者”——即拥有雄厚资产的人。
由于前期支出过多,迫于经济压力,很多人会放弃自我提升的机会。
就像我之前在工厂认识的一位大叔,做了十几年流水线,用赚得的积蓄在老家盖了一栋房子。因为没有新的技能和投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劳动力会越来越廉价,除了要负担子女的婚嫁费用,连自己的养老也是一个问题,所以即使年老也得拼命工作。
慢慢的,沦为金钱的奴役。
富人的做法是所得财富的一部分资产购买房子。这对他们的生活毫无影响,很快他们可以利用资产的一部分进行投资又重新获得财富,于是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所以富人越来越富,中产阶级和穷人只能恶性循环下去。
最后的结果是
富人买入资产
穷人只有支出
中产阶级购买自以为是资产的负债。
于是,贫富悬殊越来越大。
总结:如何脱贫
对于成年人而言,把支出保持在低水平,减少借款(忌使用信用卡)并勤劳地工作会帮你打下一个稳固的资产基础。
工作之外,利用闲暇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独特的视角,假以时日,利用所积累的资产发展自己的事业,用以创造自己的财富。
用《小狗钱钱》里面的话来说是,养胖自己的“鹅”,鹅即本金,多孵出“金蛋”,金蛋即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