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吴正宪老师,今天来为我们上课的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核心组成员——张秋爽,正高级教师。上午是三位学员的说课和张秋爽老师的一节观摩课,内容都是《平行与垂直》,又是高手较量的时刻。现场的我坐在第二排正中间,对整个课堂的老师和同学看的一清二楚,有许多的收获和一些自己的看法。
贴上学生的作品
课前张秋爽老师找了几个老师在帮忙撕一些胶带,暂时就贴在黑板下,上课有什么用吗?直到课中有几个老师从教室外推过来一个可移动的、带磁性的黑板,上面粘了好多的小磁扣,这才明白,张老师想要张贴学生作品吧!果然,张老师让学生把自己画有两条直线的纸条上纷纷贴到黑板上去,学生很积极,一下子黑板就给贴满了。于是张老师说,有点乱,怎么办?学生想到了分类,两个同学就上台分类,座位上学生来解释他们分类的标准,去掉重复的,再分类,说依据,学生在一次次对自己作品分类的过程中,经历着知识形成的过程。因为作品是自己的,所有的分类过程也是学生自己操作的,不说其他,这两个原因就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了。这也是真正把学生当做主体的表现!我们不用总是喊着把儿童放在主体,而要真正体现在课堂中。就像吴正宪老师昨天在课上选择蒸米饭的情境一样,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没有刻意的非得拉到自己的例子上去,教学就在自然而然中发生了!
数学中的想象
想象让我们从表面到走本质,从有限走到无限,从静止走到运动。一开课,张秋爽老师给同学们提到孙悟空的金箍棒,孙悟空还说:长,长,长。“同学们闭着眼睛想,现在这根金箍棒就在你手里,长,长,长……有什么感觉?”课中,遇到两条暂时没有相交的直线,张老师说“加上想象之后呢,会是什么样子?”张老师在课上多次用两个手臂比划着,让学生去感觉、想象那样的两条直线有什么特点。张老师是想让学生通过想象能唤醒他们心中的经验,然后好做下面的对接经验。
严格的不理解不如不严格的理解
在表达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时候,一位学生说“他们延伸之后就会碰着了”,另一个学生说“延伸之后会相叉”。这个时候有些教师可能会觉得学生说的什么意思呀?或者急于想纠正他们。我觉得他们两个说的都非常好,这是他们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且学生理解的很到位。甚至我们老师也可以暂且跟着学生这样表达,当班上的同学们都理解这样的位置关系后,再来调整在数学上我们称这样的位置关系为“相交”。也就是一句话的事,而学生们对位置关系的理解更为重要!比在学生还没有感受到“相交”是怎么回事,我们就硬硬的把这个词塞给他们要好很多。这正是吴正宪老师说的“严格的不理解不去不严格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