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年10.24晚上8.00
地点:图书馆自习室
朋友坐在我旁边,一眨眼的功夫,给睡着了。看他很辛苦的样子,我没有叫醒他,15分钟过后,他醒了,开始看视频,还是很懒散,趴在桌子上,手揣在兜里。
我不时瞄一下他,有没有在学习,还好,没有睡着,就是,看到他这个状态学习,我心里当时真的有点急。
想开口提醒一下,想了想,还是算了,已经没有少提醒了,说多了他也烦。但这个样子,真的学的好吗,真怕待会又给睡过去了。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前天一个考研的朋友给我说,最近状态不好,学不进去,说了一大堆抱怨的话:现在知识点都忘记,连积分都不会了,压力大,家里面也没有对他今年考上抱希望。
我试着去开导他,帮他建立信心,无奈还是不行。最后整整听了半个小时的抱怨。他说的环境不好,外界条件不好,不能好好学的理由很多很多。
他说了这么多后,我很清楚,就是行动力不够。朋友提出,要我带着他学几天,早上打电话叫他起床。
由于这位朋友之前帮助过我,我也怀有感激之心。我实在不想看到他这个样子,希望他变好。
我索性答应,并且提出:7天时间,你静下心来学,坚持下来就有信心啦,坚持不下来,我劝你今年不要考了。
当天晚上,我专门把他叫出来,按照我自己的方法,帮助他做一个复习计划。我用心讲了接近半个小时,关于做计划的方法,复习的策略,一大堆。很明显他都听的懂,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而此刻他的学习状态:懒散,没激情,看不到斗志,甚至一边玩手机一边学习。
我问:前天给你说的计划做好没呢?
嗯,计划我心里有数,只是没有动笔
那干嘛不动笔呢?
他很尴尬的笑了一下。
我再次想问那个问题:我要不要叫醒他呢?作为朋友,我不能看着他犯错又不管吧。
我真心希望他能考上,我听他那么多抱怨,给他做计划,早上打电话叫他,我希望看到的不是这个学习状态呀。
我能理解高三班主任摔坏班上同学好几个手机,就是恨铁不成钢。
但是,我又有什么权利去监督他呢?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你凭什么用自己的要求去约束他人。
古人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告诉自己,你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呀。
但是我心里还是不舒服,起初是他跟我提的带着他学习,带头作用我做到了,但是他并没有认真的做好他应该做的。
在我抬头之间,看到班上的一个同学A又在打王者,这也是一个考研人,诶,可能真的是一个人吧。一个人的性格,一个人的毅力,可能天生的吧,你无权去评判好坏。
我试着这样想我这位朋友:学习有一个过程,可能之前他坐下来都难?现在,还能学几个小时,不就是懒散嘛,总能学一些,也行了,比他在寝室复习要好。
从外部还是从内部找力量?
我想到我身边很重要的一个人,那就是我的妈妈,她曾经有一段很挣扎的时光。记得那会她给我发来一个励志的视频:里面有一段是讲鸡蛋:随着视频播放出鸡蛋的样子,配以人工解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
我的妈妈跟我发来语音:这个视频我今天下午看了10几遍,鸡蛋,从内打破是生命。我从电话这头听得出来,她的声音哽咽,强忍着没有哭出来。
我知道那个时候的她,从心底里想要改变自己,那股子力量,连我这个旁观者,都为之感动。事实证明,后来她做到了。
更加牛的例子,我想到马云,我曾经翻来马云创立阿里初期的视频,就算是现在看,我也承认,成功应该属于他。
视频中他自信满满,朝气蓬勃,来到北京找政府支持,他说:就算我不成功,也总有人会成功,至少我为这个去做了。
俞敏洪经常拿马云举例子,说:马云身上有对生活的激情。没错,马云身上有一股子力量。而这力量,是他自己给自己的,而不是环境。
一个人改变自己究竟是从内找力量还是从外找力力量?回到我的那个朋友,现在看来,他只不过是找了一连串的借口,骗的了自己一时罢了。
人一开始就分好上中下等吗?
为什么这样说,之前我认为人只要智力没问题,都是差不多的,后来我发现错了。
一个人对自己的要求高低,执行力高低,思维模式就已经将一个人分开了。
就像我的一个朋友说的:这个世界就是金字塔,下等人占大多数,上等人是少数。看来也有一定的道理。
按照智力去划分没有太大区别,但是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是一个智力游戏决定的。
下等人的思维模式是逃避问题,喜欢抱怨,喜欢从外部找力量,比如过于看重环境。
而上等人的思维模式是解决问题,斗志昂扬,喜欢从自身找力量,看中个人努力。
举个例子:一些学习氛围较差的学校,总会有学生不合群,这些学生他们努力学习,把时间花在学习上,室友的生活是打游戏,所以他不能融入寝室环境,不合群。
有学生会问:我要合群吗?或者直接就去合群了,玩她们正在玩的游戏,嬉皮笑脸,像关系很好的样子,时间久了他就成为大多数中的一员。
而另外一些人则坚持自己的,继续努力学习,不去管别人玩不玩,相信自己的努力,他们被室友说是清高,特立独行。
来到社会上后很奇怪的一件事发生了:那些被说特级独行的人,很快融入了新的圈子,这个圈子也是相同的相信努力的人,他们都很优秀。
而那些合群的人呢,则对现状很不满意,对圈子不满意,对自己不满意。
这个例子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来自一个学长的故事。不难发现,问题不在于合群不合群,只是人的层次不一样罢了。
那些被说不合群的人只是少数,他们走进新的环境,也能很快的找到和自己类似的灵魂,也能很好与人相处。
人一开始就分好三六九等吗?我认为是这样的。
总结:
对于我的那位朋友,我想通这些以后,心里好受多了,我不能改变他,也不应该去想着改变他。改变自己的只能是自己。
我作为朋友应该做的:
1.鼓励他,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
2.自己少说一些,多让他分享自己
写在最后:
一个人最重要的我认为有三点:
1.内外力量:一种对生命的激情
2.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就感,增加内外力量
3.不抱怨:抱怨是一件非常非常糟糕的事,害人害己,百害无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