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五千多年前,人类文明开始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古埃及人建造了雄伟的金字塔;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仰韶文化
1921年,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了史前的彩陶片。仰韶文化成为了中国考古史上第一个被命名的远古文化体系,标志着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考古发现,中国西部的彩陶文化都是仰韶传播过去的。
2004年,河南西部庙底沟文化的大型墓葬被发掘出来。
庙底沟文化属于仰韶文化中期,它虽然存在的时间很短,但周边地区的文化影响却特别大,尤其是它富有特点的彩陶的传播,更是掀起了中国史前非常壮阔的一次艺术浪潮。
凌家滩文化
凌家滩文化距今5600多年
出土一件玉石的籽料,但上部却有明显的雕刻,痕迹上面雕有两个鼻孔和嘴,从形状上看像一头猪的形状,这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时代最早、形体最大和最重的玉雕猪形器。
在随后的发掘中,墓葬中用大量的玉器覆盖尸身,是我国玉敛葬的前身,开启了以玉器厚葬之风。
红山文化
1983年,考古工作者开始对牛河梁进行发掘,这一遗址距今有5千多年。由石块所累积的图形被称作积石冢,而在积石冢内发现了大量的墓葬。
在墓葬中,同样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其中一个整体像一条卷曲的龙,而头部又被设计成了猪的形状,因此被称为玉猪龙。同样还有一种 C形玉龙,龙身被处理成大C字形,躯体更接近于蛇身,被称为中华第一龙,这是中国首次出现龙的形象,是祖先图腾崇拜的标志。
在积石冢周围还发现了一些圆形的祭坛,这些祭坛由石块堆砌而成,并且被分为了三圈环绕在一起。有的专家解释,这代表了中国最早的盖天图解,能够反映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这种关系。烹清时期,北京的天坛也是三环,这个跟牛河梁的三环石坛,可以说一脉相承。这也是我们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连绵不断很重要的一个证据。
在兴隆沟文化的房址里发现了一尊陶人。他面部写实,下身写意,头顶冠额前有帽正,双目炯炯有神。这尊陶人,是我们所发现的形体最大的红山文化整身陶人,也是形象最逼真的面部高度写实的红山文化陶人,是红山先民对先祖进行崇拜的重要证据。
城头山古城
湖南省澧县,它坐落在高出周围平原,一到两米的低平岗上,周围被一个三十到五十米宽的河道所环绕,这片土坡就是中国座古老的城墙。全国发现的有城墙这个遗址里面年代最早的,距今6300年。
由于南方很少战乱,这座古城得以很好的保存下来,甚至河道都是6300年前的模样,在我国历史上南方城邑的历史比北方早了整整一千年。而对城头山古城墙发掘发现,这座古城使用超过了一千多年,跨越了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两个时期。大溪文化考古学分析,是距今6300年到 5300年。屈家岭文化,应该是距今5300年到4800年由于抵御洪水的需要,城头山古城不仅建造时间早、使用久,而且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城头山在澧阳平原上可谓鹤立鸡群,显然具有了一定的号召力,统领一方,从发掘出的大量文物可以看出当年这里是何等的繁荣,人口密集、居室密布、货物充盈。
良渚文化
1986年,反山良渚文化贵族墓地发现大型墓葬17座;1987年,瑶山墓地发现大型墓葬12座; 1991年,在汇观山遗址,已发现了四座良渚文化大型墓葬。这些墓葬出土的精美玉器,数以千计:琮王、钺王、神人、寿面,轰动学界。
良渚文化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玉器,叫玉琮。有些玉琮上还雕刻有神
人兽面纹,这个类似图腾一般的图像,出现在很多良渚玉器上,在坚硬的玉器上,雕刻出细如游丝一样的纹饰,很难想象没有金属工具的良渚人是如何做到的。玉是一种重要的礼器,它是沟通天地之间的媒介。【琮】外方象征地,内圆象征天,中孔穿的柱子为天地桩,象征天地之间的贯穿。
而在红山文化中,有一种斜口筒形器和玉琮有着同样的作用。它有的时候,横置在墓主人的脑后,但也有的是放置在墓主人的胸部,上下无底,上下贯通,它应该是一种宗教祭祀器具,起到贯通天地的作用。
从出土的玉器来看,古人已经掌握了线切割的方式,用麻绳加上沙子和水来切割玉器,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原料的浪费,切割下来的边角料还可以做别的,但最大的缺点就是太浪费时间和人力。
红山文化和凌家滩文化,年代相当,但是相距的距离遥远,将近有一千多公里。从凌家滩所发掘的出土的这些器物中,特别是一些玉器中,有很多器形跟红山文化所出土的一些基本上都是相似的。
考古资料确凿证明,在中国的史前社会存在着社会上层的交流网,社会上层的直接互访应该是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凌家滩大墓和牛河梁第十六地点大墓的墓主很可能跋涉过干里进行过互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