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批改作业时,发现八班曲威宇同学的作业前后两部分的字体不一样,我以为他找其他同学代写的。后来经过调查,知道都是他写的,只是写着作业的时候,因为吃了一个芒果,爸爸要他不给,爸爸骂了他一顿,他就生气了,所以才有了后半部分的作业。听了他的叙说之后,我觉得现在的孩子把从父母得来的一切认为理所应当,根本不知道感恩父母。为此,周五课堂上我给学生准备了一篇文章:内容如下:
人的一生只欠两个人的:其一就是母亲;其二就是父亲。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赡养孝敬父母不仅是一种道德行为,也是必须遵守的法律规定。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下面这个故事就很值得人们深思。
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孩子很不孝敬爹娘,爹娘没有办法,只好找孩子的舅舅。舅舅是个放羊倌,每天在山坡上放羊。他虽然没有文化,但对子女的教育却很有办法。他对孩子的爹娘说:“把外甥交给我吧,过一段他会回心转意,成为孝敬父母的好孩子。”第二天,孩子的爹娘把孩子送到了舅舅家。舅舅见了外甥,既不骂,也不打,二话没说,把一只羊鞭递给了外甥。
六月的一个晌午,太阳象火球一样烤着山坡,鸟儿都藏在树荫里不出来了。舅舅也把外甥带到一棵大树下乘凉。这时,有几只小鸟在炎热的太阳下飞来飞去。外甥问舅舅:“这几只小乌鸦不怕热吗?它们不停地飞来飞去忙什么呢?”舅舅指了指大树上的鸟窝说:“猜想鸟窝里正有一只老得飞不动了的乌鸦,正仰着头、张着嘴,由小乌鸦一口一口喂食。要是没有这些懂事的小乌鸦喂它,它会饿死的。这就叫‘乌鸦反哺’。”外甥在一边听了,默默地低下了头。又有一天,舅舅和外甥在羊圈里摆弄几只小羊羔。外甥看见小羊羔都是跪着吃奶,感到奇怪。就问舅舅:“小羊羔为什么总是跪着吃奶?”
舅舅坐在一块石头上,讲述羊羔跪乳的来历:很早以前,一只母羊生了一只小羊羔。羊妈妈非常疼爱小羊,晚上睡觉让它依偎在身边,用身体暖着小羊,让小羊睡得又熟又香。白天吃草,又把小羊带在身边,形影不离。遇到别的动物欺负小羊,羊妈妈用头抵抗保护小羊。一次,羊妈妈正在喂小羊吃奶。一只母鸡走过来说:“羊妈妈,近来你瘦了很多。吃上的东西都让小羊咂了去。你看我,从来不管小鸡们的吃喝,全由它们自己去扑闹哩。”羊妈妈讨厌母鸡的话,就不客气地说:“你多嘴多舌搬弄是非,到头来犯下拧脖子的死罪,还得挨一刀,对你有啥好处?”气走母鸡后,小羊说:“妈妈,您对我这样疼爱,我怎样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羊妈妈说:“我什么也不要你报答,只要你有这一片孝心就心满意足了。”小羊听后,不觉下泪,“扑通”跪倒在地,表示难以报答慈母的一片深情。从此,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着。它知道是妈妈用奶水喂大它的,跪着吃奶是感激妈妈的哺乳之恩。这就是“羊羔跪乳”。停了一会儿,舅舅又说:“乌鸦还知道反哺、羊羔还知道跪乳,人难道就不知道孝敬自己的父母吗?”
外甥听了舅舅的一席话;懊悔地哭了。舅舅心里明白孩子已经觉悟了自己的过错,于是,抱起一只小羊羔,递给外甥说:“回去吧,你爹妈正惦念你呢。”一路上,羊羔“咩——咩——”地叫个不停,孩子也忍不住“妈——妈——”地叫着。自此以后,他成了一个远近出了名的孝子。羊羔尚且跪乳,乌鸦还懂反哺,做为万灵之长的人类,更应该把孝道做得更好。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在养老、敬老方面,早已远远超出了“反哺”的范畴,人们在使老年人“老有所养”的前提下,逐步向“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更高层次发展。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在养老、敬老方面曾涌现过无数美丽动人的故事,扇枕暖被的黄香,彩衣娱亲的老莱子,舍身护父的潘综,锅巴奉母的陈遗……还有下面我们要提到的韩伯俞。
汉朝有一位孝子,名叫韩伯俞,他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对母亲的话是百依百顺。即使他的学问一天比一天好,他仍然将母亲的训诲记在心里。由于母亲的教导十分严格,韩伯俞一不小心做错了事,母亲就会用手杖打他,虽然很痛,但他总是忍受着,不敢有违抗的行为。有一次,他做错事,母亲打他的时候,他却大哭起来了。母亲觉得很奇怪,就问他说:“以前打你,你从来就没哭过,今天为什么哭了呢?”韩伯俞哭着说:“以前母亲打我的时候,我觉得很痛,知道你年轻有力气,身体还是健壮的。今天母亲打我,我却觉得不疼,知道你的力气渐渐衰弱,身体状况必定不如从前了,我觉得很难过,所以就不由自主地哭了出来。”后来,这件事传扬出去,大家都说韩伯俞是个很孝顺的孩子。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个人依托父母来到这个世界上,同时又要依靠父母的辛勤养育才能长大成人。多少父母在孩子生病的日子里忧心如焚、夜不能寐;多少父母为使孩子吃饱穿暖,宁愿自己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多少父母为使孩子生活的更好一些,废寝忘食,忘我工作。孩子长大后,作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赡养和孝敬父母乃顺理成章之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既为人子,对父母行孝道应是最起码的行为标准做为优秀的子女,要在家庭中扮演最好的角色,就应树立这样的观念:倘若有一件衣,应先给父母穿;倘若有一口饭,应先给父母吃;倘若有一间房,应先给父母住;因为我们坚信,人生天地间,孝为百行首!
学生听了这个故事之后,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之前自己对待父母的态度,如果以前做的对不起父母,就此忏悔一下自己的行为;如果做得好的地方,可以在小组内分享一下,让其他同学学习一下。每组选一名同学上台分享。
七班:
王然:记得一次忘了因为什么事情,和我妈妈吵起来了,吵着吵着我哭了,后来我发现我妈妈也哭了,那时我明白以前我妈妈都是舍不得说我,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和妈妈吵架。
李常宇:有个周六妈妈希望我和她一起去逛街,但我约好了要和同学一起出去玩,我就和妈妈僵持了。最后还是妈妈妥协了,我和同学去玩,她自己去逛街了,我觉得我做的不对,以后要多陪陪妈妈。
李莹:有个周末我都和同学约好了出去玩,但是妈妈突然让我去干某事,我不想失信于同学,然后我就和妈妈吵起来了,我觉得我做的不对。以后有事情要提前和妈妈沟通好,就不会产生误会了。
杨凯同:爸爸为了给我提供很好的学习条件,每天起早晚归,我会给爸爸捶捶背,然后爸爸很快就睡着了,我觉得爸爸很辛苦。我要好好学习,做好自己能做好的来报答父母的恩情。
杨婉怡:在小学时,我经常会给妈妈捶捶背或者端杯水,但是现在因为学习很忙,很少为妈妈做家务等。以后我会利用周末抓紧时间写作业,多腾出时间陪陪妈妈,或者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宋林佳:有个暑假我偷偷拿了家里的钱去买零食,后来被妈妈发现了,妈妈问我:你拿了哪个地方的钱?开始我不承认,后来我发现妈妈干活回来浑身都是汗,很是辛苦,我承认了。自此之后,我再也没动过家里的零花钱。
王雪:有一次双休日,妈妈下班很晚,我写完作业,看时间还早,我开始给妈妈做饭,我做了两道菜,妈妈回来了。当我把这两个菜端在妈妈跟前,妈妈开心的笑了,显得很满足,我也开心的笑了,这种感觉是以前不曾有过的。看见妈妈吃的津津有味,很快把菜吃完了,我心想妈妈工作真的是很辛苦,能把菜吃的这么干净。
孔令辰:我以前做了很多对不起父母的事,比如小时候经常偷偷拿家里的零花钱去买小玩具与小零食,还不承认,还朝着父母大吼大叫,现在想起来觉得非常惭愧,理解了父母的辛苦。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父母转学,我的脾气也很大,心理曾出现扭曲。多次惹妈妈生气,但是妈妈从不放弃对我的教诲,感谢妈妈每次在我犯错误时的宽恕。我现在长大了,要多替妈妈分担家务,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其他同学的感悟:
孙瑜:听了这几个同学的发言,我感到以后要多陪陪爸爸妈妈,多和他们沟通交流,多孝敬爸爸妈妈。我们应该把孝这个字放在心中的第一位,如果和父母吵架应先从自身找原因,不要顶撞父母,有时父母说的道理也是对的。
八班:
苏子龙:以前经常和爸爸吵嘴,今天听了这个故事之后,我觉得我做的不对,以后再也不能爸爸吵嘴了,有事好好沟通。
沈太平:大家都知道我很喜欢玩游戏。因为玩游戏我经常和妈妈吵嘴,现在我知道我做错了,以后再也不和妈妈吵嘴了。
孙茂振:妈妈上班很辛苦,我会经常给妈妈捶捶背。
刘芳伶:爸爸妈妈开小卖店,有时没有时间做饭,我会在姥姥家做好饭,送给爸爸妈妈。
邵雨泽:有一次妈妈让我做作业,我说:先上会儿网。妈妈同意了。但是当妈妈下班,我一个字也没写,都在玩游戏。我知道我做错了,以后我要少玩游戏,腾出一些时间来写作业。
党洛阳:以前妈妈上夜班,晚上回来让我给烧水做饭,我都没做。我现在知道我做错了,以后我会在妈妈下班之前将水烧好,将饭做好。
宋韦康:有个周末,我想上网查个资料,但是没有跟爸爸妈妈打招呼。当爸爸妈妈回来发现我在上网,非常不高兴。我也理直气壮,就和父母吵起来了。之后,我知道有事要先父母沟通,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总结:现在的家长对待孩子的孝道这方面关注的很少,更多的时候关注孩子的学习,舍本逐末,适得其反。越想要成绩越得不到孩子的好成绩,并且孩子一天比一天叛逆,这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希望我的抛砖引玉,能引起孩子们的思考,让他们多多理解父母的艰辛与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