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我家屋后拍的
自述
文 | 子丘
三十年来巴水客,至今依旧困风尘。
秦皇岛上求知路,荆楚江中野渡人。
抱志京城犹彳亍,放怀武汉更迷津。
可怜四海皆趋利,不教机心染病身。
【平水韵】上平十一真
【格律】七律、仄起不入韵
句式: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可平可仄)
作者简介:
子丘,湖北黄冈人,中华诗词学会、东坡赤壁诗社、黄冈市诗词学会会员。出身于世代务农家庭,目前在武汉从事品牌策划工作。
说明:
1、十,普通话是阳平,但是平水韵(古代)则是入声字(仄)
2、熟悉子丘的人都知道,我写格律诗只用【平水韵】,从不用新韵。而很多人受普通话影响,不识入声字,特别是很多入声字转化成阴平阳平,比如这个〖十〗,还有〖竹〗,导致很多年轻人写格律诗对【平水韵】敬而远之,而使用【中华音韵】(因汉语变化,入声消失后诞生的一种韵书)。
【不才受黄冈市诗词学会的南老师、王老师,以及我中学退休教师、诗词大家刘老师的点拨,才知道我们当地方言能够识别入声字,从此我才意识到入声字对我来讲不是问题。】
3、秦皇岛是我的大学母校。
4、很多人知道,子丘一般写的都是五律,而很少写七律。这首七律是在我自学写格律诗后半年多的时候写的。
5、我是2016年五六月开始,正儿八经写格律诗,也没有人教导(后承蒙结识的各位前辈指点,对晚辈受益匪浅。)。
有不少学写格律诗的年轻人问我:“你写的那么好,而且才不到一年时间,有什么诀窍和秘诀吗?”
遇到这种问题,我只有一个回答:“你先把古体诗词看几千首,有了一点感觉后,再来学格律,这才是正确的道路。不要一开始就想着,把格律学好,写诗就不成问题。”
因为,我在接触很多古体诗时候,包括看简书上的古体诗,很多都是打油诗(小时候我写的也只能算打油诗)。即使他们写的格律没错,但是格律诗的韵味几乎全无。
我最爱唐诗,从去年七八月开始,我一直在读《唐诗品汇》(类似于全唐诗,因为我没有那么多钱买全唐诗,而这套唐诗品汇也搜集了上万首唐诗),大概已经不下一两千吧。
今年一月,我又读了《宋诗别裁集》,也读了近千首宋诗。读了这么多,并不是说我要背诵多少,而是这些诗会在我的脑海中行程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家知道,中国古体诗最重要的就是意象,这是和西方诗不同的地方。而读了那么多诗(我还在继续阅读古体诗,以后还要读词曲),就是能够让我有一种内在的语感。
好了,不说太多,以后有机会,再整理自己的写作心得。我不是诗词高手,还是多学多读多写吧。
有兴趣,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默思轩】(微信号是allentau1987),我写的古体诗词,基本都会在那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