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目标这个话题,自古以来,无数哲人名家都曾给过解读。有一位这样说过:“人活着的目标有两个,一是要得到想得到的,二是要享受所得到的,而后者才是生活的最高境界。”
不同的人生目标,决定了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轨迹。
我那故去的大伯,辛辛苦苦一辈子,平时省吃
俭用,不舍得买一斤肉,不舍得添一件应时的衣服,临死攒了几万块,儿女们却不屑一顾。
我认识的一位大妈,手里100 多万,她最大的乐趣就是到银行存钱,钱生钱、利滚利,乐此不疲,却常常和老伴为多看会儿电视费了电而
争吵,可谓“捧着金饭碗要饭〞。
勤俭节约是中华传统美德,但做一辈子钱奴,让钱失去了使用价值,这钱还有何意义?一辈子都在努力赚钱,但这种“不懈”总该有个度。
工作中要恪守职责,努力上进。生活中争取机会,发家致富,拼命挣钱。
但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挣钱的目的就是用来消费的,改善生活。
所以,必须要学会“享受我所得到的”。
要舍得花钱调理身体;舍得花钱买心仪的服饰;舍得花钱旅游;舍得家装,打造优美居住
环境.…….
一句话就是舍得满足自己的心愿,因为“错过了
就是一辈子”。
也许有人会嘲笑我是个胸无大志,贪图个人享乐的人,但我觉得普通人就应该活得接地气。
诚然,我并非为享乐主义摇旗呐喊。我认为人的这两个目标,追求和享受的顺序是不可颠倒的,必须是努力追求在前,享受在后。享受的
前提是要有享受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