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新的文化使命,发扬“苗绣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并提出“七个着力”重要要求。在接触苗绣工艺的传承中,深刻地体会了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意义。苗绣的传承发展是党的方针政策引领下的文化创新,苗绣的生机来自中国式的现代化,现代化苗绣的深厚底蕴是传承千年的中华文明。“苗绣精神”是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的内在联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守正创新的开拓精神,去伪存真的工匠精神、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
以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织锦”,以开拓创新“穿针引线”,以针代笔绣出“现代化文化”的锦绣图景。勇担新的文化使命需要发扬“苗绣精神”中蕴含的“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开拓精神。以文化传承的“针”,穿创新发展的“线”,绣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蓝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路上,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披荆斩棘、上下求索、奋力开拓、锐意进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敢为天下先,不断推进“两个结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走出了一条前人没有走出的路,为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既“绣”出了文化传承的繁荣兴盛,也“绣”出了开拓创新的生机活力。
似传统工艺坚守执着的“印染”,以接续奋斗“飞针走线”,执线晕色描出“现代化干部”的拼搏底色。苗绣在开始刺绣前还需要精心构图,仔细印染,每一步都非常考验手艺人的耐心、毅力、技能以及对苗绣的情怀,没有情怀就无法坚守初心热爱,也就不会有苗绣的传承。新的文化使命同样需要这样去伪存真、坚守执着的工匠精神。任何一件伟大事业的成功也都离不开一支强大的队伍坚定信仰,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奋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不断建设“现代化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信念坚定,敢于创新,勇于挑战,在世界的变局中不断开辟新局面。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要从“构图”时脚沾泥土,肩沾露水,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到“印染”时立足当前、聚焦问题,着眼长远、把握发展大势的高瞻远瞩,再到“刺绣”时“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奋斗精神,和“我将无我”的奉献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最终以尺寸之力积得千秋之功。
如手艺人精益求精的“辫丝”,以人才资源“描龙绣凤”,积丝累线汇成“现代化发展”的不竭源泉。苗绣中的辫绣是一种极具特色的刺绣技法,需取5根以上的丝线,按照纹样交错缠绕,盘缀出精妙绝伦的图案,是目前机械无法替代的具有收藏价值的绣品。如“辨绣”中的缕缕丝线,按照蓝图循环盘绕,共同构成朴实、豪迈、生机勃勃的锦绣中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也需要集各领域人才之大成。“积力之所举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党和人民事业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就必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人才的“选、育、用、留”上下足功夫,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将优秀人才凝聚起来,如辨绣般合成一条带,共同绘就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