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精神的嬗变,自春秋战国至宋明之交,是儒释道三教汇流的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国族兴衰节奏相对于夏、商及西周三代明显加快,家族及个人的际遇也更显跌宕无常。乱世人生不如鸡,逼着人去思考什么是良政,什么是好的人生。这种压力催生了一大批思想家,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孙子这些超级大牛人自不必说,荀子、韩非子、列子、尉缭子、鬼谷子、子思等人构成的第二阵营,随便拉一个出来,也能顶好几个冯友兰。他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彼时的中华文化丝毫不输盛产哲学家的古希腊。百家之间既有擂鼓而攻之的争论,更有孔子问道于老子的交流。之后佛祖西来,六祖北窜,释家渐渐深入国人精神生活。虽然有秦季的焚书坑儒,汉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李唐的以老为祖,但长期来看,儒释道三教是共存共荣并相互交融的,它们共同构成中国士农工商各阶层的精神生活。因此,孔子的信徒出家为僧,释伽的弟子入朝执政,道家的高人交结儒僧,历代不足为奇。
儒释道三教合流,让苏轼、黄庭坚、佛印三人饮醋的故事,成了中国画的一个传统IP。目前可见以此为题材的画作有数百种之多,较著名的如宋代的王恪、清代的戴球、王素均有三酸图传世,日本画家也跟风画了不少三酸图。当代画坛巨擘李可染先生也有三酸图行世。这些画作讲述的是同一个故事:苏东坡、黄鲁直、释佛印三个好朋友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坛桃花醋,兴致勃勃地一起品尝。黄鲁直舀醋尝了一口,直叹好甜;佛印尝了一口,却言好苦;敬爱的苏轼苏老先生喝了一口,则说:好酸!
同样一坛子醋,三个人尝出三种不同的味道,这是什么黑科技?原来,三位大家分别代表了儒家、佛家、道家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佛家认为众生皆苦,苦是人间真味,所以佛印老和尚嘴里的醋就是苦的。黄庭坚好黄老之学,自号山谷道人。道家法崇自然,以无为为上,不争不竞,自然吃啥都是甜的。而苏东坡老先生呢,他是儒家门人,他的开山祖师孔夫子就是一生郁郁不售其志,感叹“道不行,乘浮槎于海”,心里的酸溢于言表。苏老先生自己也是命运多舛,先是得罪主张新政的王安石;好不容易王安石垮台了,他又得罪了恢复旧政的昔日同党,结果就是被流放祖国最南边的海南岛多年。好在南极洲不属中国,否则皇帝老儿能把他赶到南极喂企鹅去。别父辞弟,离乡背井,心酸自不可免。他吃这醋,当然就酸了。
一坛醋吃出人生百味,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更能品出百味人生。比如一家邻居的房子着火了,刚开始冒烟时,有人跑去找房主,房主听了大怒,喝道:我家房子怎么会着火?一通老拳把报信人打了个鼻青脸肿。火势越来越大,甚至烧到了邻居的房子,这时房主才发现真的有麻烦了,赶忙引水救火。邻居也帮着沷水,一方面是帮助房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自家安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火救下来了,房主家也烧得只剩几个石磨盘还是完整的了。于是,房主痛恨报信人当初跑太慢,二话不说把报信人又打了一顿。房主家今年注定是没地方住没东西吃了,好好的中产家庭变成赤贫,还烧死了几个亲人,自然是苦。报信人先因为报信挨顿打,又因为被埋怨报信太迟挨顿打,心里那个委屈呀,想起来就心酸。假如这时有人孜孜地歌舞起来“一声大火平地起,烧出一街好邻居,帮忙灭火送温暖,俺家被烧心欢喜”,这歌甜是甜了,但总让人觉得不怎么对劲。能唱编这歌的,脑袋不是被驴踢了就是被门夹了。这样的蠢货,别说,我还真见识过!这不是文化问题,是良心人性问题!
回到三酸这个话题上吧。以三酸为题材的中国画,我最爱的是上面这幅李可染先生的大作。看似简率几笔,苏东坡的沧桑,黄鲁直的恬淡,释佛印的悲悯,全都跃然纸上。
苏东坡是我特别喜爱的历史人物。这家伙性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爱开玩笑。他和黄庭坚是好友,联手霸占书法领域宋四家的半壁江山,共同拉起了苏黄诗派,形成宋诗第一高峰。按照文人相轻的传统,他们本应互相鄙视,却成了生死不渝的朋友。当然,好朋友也不妨碍彼此开涮。因为都以书法名世,谁的字写得更好,就成了他们讨论的话题。苏东坡嘲笑黄庭坚:都说你的字好,我看就是乱蛇挂树;黄庭坚不示弱,反击说:就你的字好!个个都像被大石头压死的癞蛤蟆。黄字长撇大捺,苏字多取扁势,两句互相攻讦的玩笑,倒也不算没有出处。玩笑归玩笑,有人向黄庭坚求学书法,黄庭坚就说当世书法以苏轼为第一,“余字殊不足观”,对苏的尊敬溢于言表。在政治党争中,黄也一直站在苏轼这边,是坚定的苏党,屡受牵累而不改,弄得仕途多舛,狼狈不堪,最后死在流放任上。二人的友谊,真令人唏嘘。
佛印这厮也是苏东坡的死党,玩笑开得闷骚,苏东坡在他面前完全捡不到便宜。一次小众饮酒,苏东坡挖苦佛印太胖,说:“你站起来是一根儿,坐下来是一堆儿,在我眼里就是一坨屎啊!”佛印笑笑回答说:“在我眼里,您却是一尊菩萨。”苏东坡以为占了便宜,回家后向传说中的苏小妹炫耀。小妹斜他一眼,说:佛家说外相是心相的投射,你眼里看到的,就是你心里装着的。老和尚这是说他心里装着菩萨,而你的心只是一个大屎包啊!哈哈,估计苏小妹就差要说“真为有你这样的哥哥丢人“了!
人生的滋味,每个人品来都觉不同,你说酸,他说甜,我说苦,不妨碍继续做朋友。君子和而不同,是之谓也。三酸图体现了中华文化儒释道合流的脉络,苏轼、黄庭坚、佛印三人的情谊,也正是好朋友的典范:各有两把刷子,相处时谁也不当自己是神,开得起玩笑也受得起戏谑,开玩笑时知道是开玩笑,不开玩笑时知道有些事开不得玩笑。朋友能做到这个层次,说起来容易,但太多人“臣妾做不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