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适龄儿童入学开始学习,到你参加工作,至少也有十年左右的书吧(当然有些职校毕业,大学毕业,读研读博的不等)。
孩童时期的读书,把课文基础知识学会,让自己在学海中遨游吸收知识,让自己掌握知识的同时明辨是非,知书达礼。
成人的读书,大多以有用,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干货实用类书籍。不管是治愈自己,还是提升工作效率,总之都是有目的读书。
我也是一样,工作之前的读书,大多课文内容,简单点就是基础类的。到了大学也只是深入的把知识系统化学习,也许是没有想到能跟所学知识额外的东西,思考很少,所说的厉害也无非是作业做得好,考试成绩不错罢了。
真的没有人家想得那么多,有时候听他们讲起知识跟生活融汇贯通,很是惊讶,惊讶他们灵活的头脑,惊讶他们竟然还能够这样思考。
所以哪怕每次考试成绩很好,也没有什么成就感,那时也没有细想那么多。最近看了些书才发现,先来读书还需要连带思考,深度思考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自己能力。
把知识转化为自己能力,需要借助知识,思考引导,联系自己能否用得上。赵周老师《这样读书就够了》用到了 RIA现场学习法和标签学习法。这本书我之前略略的读过一遍,忘得差不多了,现在又要把它捡起来重读,甚至就需要动手操作起来,真正做到拆为己用。
RIA
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