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精读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被先生的文字魅力深深吸引,也沉浸于略带讽刺意味的故事情节当中。
第一天读书便彻底爱上了钱钟书先生的文字,许多文字后面都跟上一个通俗的比喻,让人读得毫不费力。而文章中那些关于景色和人物的描写,形象又透彻,宛如一幅清晰的画即刻呈现于眼前。
比如说,先生将“夜”描写成“浸了油后的半透明体”;通过描写苏文纨的着装和外貌,刻露出一个傲慢、清高的大家闺秀形象。
在钱钟书先生的笔下,所有的人物性格都饱满而真实。没有真才实干内心却虚荣的方鸿渐,表面单纯但实际心机深重的孙柔嘉等,坚固地屹立在读者的心中。
01
方鸿渐和“他的女人们”
故事当中与方鸿渐有关联的女人一共有四个,回国轮船上相识的鲍小姐、关系暧昧的苏文纨、真正的挚爱唐晓芙以及最后的妻子孙柔嘉。
鲍小姐不同于苏文纨传统、拘谨的大家闺秀形象,她的打扮更为开放,被轮船上的中国留学生戏谑地称为“局部真理”。而方鸿渐不过是鲍小姐钓上来的鱼,被玩弄于股掌之中。方鸿渐与她的感情,开始得荒唐,结束得也莫名其妙。
最为滑稽的一点是,鲍小姐把方鸿渐描述成与自己的未婚夫长相相似,但鲍小姐的未婚夫却是个半秃的黑胖子。
可见鲍小姐的一切行为,不过是对方鸿渐的引诱和欺骗而已。
苏文纨是我在本书当中最不喜欢的人物,她傲慢、清高、虚荣、心眼小,与她大家闺秀的外在形象丝毫不符。先是背后挑拨方鸿渐和鲍小姐的关系,鼓动鲍和方鸿渐“分手”,第二天便代替鲍站在了方的身边。两人亲密无间地共度良宵。
又利用赵辛楣对自己多年的心意,挑拨方鸿渐对自己的感情,不断暗示方鸿渐对自己求婚,制造机会和方鸿渐相处。
如果说这尚且可以算为一个女人追求所爱不顾一切手段的执着,那在方鸿渐与她坦白之后,转身向表妹唐晓芙揭露方鸿渐的短板和黑历史的行为,淋漓地展露着这个大家闺秀的丑陋嘴脸。
这样的苏文纨,与低俗、鄙陋的鲍小姐并没有多大区别。
方鸿渐对许多女人都有过模糊的爱意,但惟有唐晓芙是他真真切切爱过的女人。看腻了女人们涂脂抹粉,不施粉黛的唐晓芙就像是一朵出水芙蓉,让方鸿渐一眼便铭记于心。
他在苏文纨和唐晓芙之间徘徊,既没有勇气向示爱的苏文纨坦白心意,也没有胆魄对心爱着的唐晓芙展开热烈追求。
不论是学业、生活还是爱情,他都是那么的懦弱,既不敢后退,也不敢前进,踯躅于苏文纨的温柔和唐晓芙的美丽纯真之间,最后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而自己也只能携带着伤得破碎的心,踏上前往三闾大学的征途。
或许是爱一个人耗光了他的所有气力,被唐晓芙伤得过于深刻,方鸿渐还是选择并不那么喜欢的孙柔嘉凑合着过,仓促地与孙柔嘉结为夫妻,却没想到婚姻并不如臆想得如意。
因为不够爱,婚后的两人动不动就爆发争吵,每次吵架都不断地挑战着彼此的底线。此时的方鸿渐已经困于自己踏入的围城而无法逃离。
02
方鸿渐和赵辛楣
方鸿渐的一生是不幸的,尤其是在好友赵辛楣的衬托之下,他的身影显得愈加渺小。
依仗着自己的家庭和丈人周家的经济支持,他本来有机会同赵辛楣一样,拥有受人仰仗和追捧的人生。但他并没有成为第二个赵辛楣,因为他没有赵辛楣的格局,也没有赵辛楣的能力。
所以,精明干练的“政治家”赵辛楣,与才疏学浅的方鸿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论是面对爱情还是事业,他都比方鸿渐更“拿得起,放得下”。
他俩能成为挚友也是充满讽刺意味。赵辛楣本是方鸿渐的“情敌”,但两人同时被苏文纨“抛弃”,成为“同情人”。而后因为一同前往三闾大学任教,结下深厚的情谊。
不过事实上,方鸿渐真正爱着的是唐晓芙,赵辛楣将他当作“同情人”的理论自然而然崩解。但两人又“名副其实”的失恋了。面对失恋,方鸿渐沉浸在被拒绝的痛苦中而不可自拔,因为悲伤、郁闷的情绪得罪了周太太,和一直交好的周家闹掰,落得个“薄情”的坏名声,甚至在往后的日子里回想起这段热烈又隐秘的爱情,他的心仍然会隐隐作痛。
唐晓芙就像是个钉子,深深扎进了方鸿渐的心,再拔出来比扎进去更痛苦。
但赵辛楣不是如此优柔寡断,爱情更像是他生活的调味品。
同样面对着被心爱的女人抛弃,赵的心理和行为与方鸿渐的念念不舍并不相同,更为理智和果断。赵辛楣不过是苏文纨的备胎,她利用赵辛楣的爱,来挑起男人的妒意,试图抬高自己的位置。而最后也不过是选了个连方鸿渐都不如的曹元朗。
“这样的女人,不值得我赵辛楣去爱!”,即使被抛弃也保留着男人的尊严和自信,这是赵辛楣的魅力。
方鸿渐自卑又虚荣,真心与他结交的朋友只有赵辛楣一个。不论是在三闾大学任教期间,还是他与孙柔嘉结婚之后,赵辛楣都给予了方鸿渐许多物质上的援助和精神上的鼓励。
种种行为都使赵辛楣的君子形象跃然纸上,而方便相形见绌,被矮化、弱化。
03
方鸿渐与我们
读完《围城》后,我并不同情困于婚姻围城内、急切地想要冲出围墙的方鸿渐,更多的是发觉,我们都是“方鸿渐”,小说中的“方鸿渐”不过是现实中人们的缩影而已。
每个人都有和方鸿渐一样虚荣的时刻,也有想要奋力逃离却又无能为力的时刻,方鸿渐,不过是现实中的你和我。
就像是假造学位证的方鸿渐,放到现代社会也依然存在。那些花着800块钱买毕业论文的大学生们,与买假学位证的方鸿渐也没多大区别。
但小说中的方鸿渐尚会为自己的这番行为感到羞耻,而当代的“方鸿渐”们,却理所当然又习以为常。
失去挚爱后与一个并不讨厌的人结为连理共度余生的方鸿渐,也不过是许多现实夫妻的模样罢了。年轻时爱而不得,到了该结婚的年龄选个不那么喜欢的也没多大关系。
就像书中所言:“结婚无需太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就已经够了结婚资本”,再伟大的爱情,也会被柴米油盐的现实生活抹平,“差不多”的爱情观不过是没得选择的选择。
方鸿渐自己一股劲儿的冲进了事业和婚姻的围城,看透身边人和枕边人的心计,又想要冲出围城重获自由。其实他原本有更轻松的生活和更幸福的爱情,但被自己的懦弱和无能一步步销毁。
如果能在国外留学的时候,抓住难得的机会和光阴,勤奋学习,并不需要想方设法假造学位证,也不会让自己的一生活在虚假的光环之下。
如果可以在与苏文纨彻底决裂之后,勇敢地追求心中挚爱,也不需要忍受不那么爱的妻子、不那么幸福的生活。
如果在失恋之后,能够放下那股傲慢和虚荣,给周太太一个台阶,或许不需要一路波折前往三闾大学任教,饱受冷眼和质疑。
但是,他是方鸿渐,他不会做,他不敢做!
而我们,也不过都是城中人,或正在奔赴于冲入围城的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