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情绪就像灰姑娘的玻璃鞋,到点就会准时消失。”
自从孩子上一年级后,莫莫最常聊起的总是她的情绪管理的问题。
“陪着他做作业,我足够耐心,他不会的题,我可以讲十遍二十遍,直到他懂。但是,如果超过10点,他的作业还没做完,我就会变得焦躁不安,然后忍不住吼他。有时候越吼越气,我还会动手……”
为什么好情绪会像“水晶鞋”一样到点就消失?如果莫莫找到了自己的“情绪扳机”,或许就不会再被时钟操纵着情绪了。
1.打开门,寻找情绪的扳机
情绪扳机指的是那些突然让你体验到强烈情绪的情景或言行。
生活中,每个人的“情绪扳机”都很个性化,可能是开车时有人在旁边唠叨,可能是公共场所有人大声喧哗,也可能是被爱人挤得乱七八糟的牙膏。
为什么这些在旁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会引起当事人强烈的情绪反应呢?
或许我们应该敲开情绪的大门,去看看我们的情绪工厂是如何运作的。
如果你时常觉得情绪压抑,或者觉得自己的情绪管理不太得力,又觉得一些情绪管理的著作太过理论,易懂难用,建议你看看由资深心理咨询师张维扬所写的这本《情绪,请开门》。
张维扬是北京大学心理学硕士、澳门城市大学心理分析学博士,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情绪议题。
看他的书,第一个感觉是条分缕析,思维清晰。不知学霸是出于自己的学习习惯,还是对学渣的同情,章节分得很细,每节还有小结和箴言,大有一种生怕我们看不明白,于是再帮忙提炼点儿精华出来的意思。
当然,看心理咨询师写的书,更喜欢看的是他在临床心理治疗中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再精深的道理,套到活生生的人身上来解释,都让人觉得好理解了。
张维扬认为,所谓过得好不好,就是指当下所处的情绪状态。从这个角度来说,穷人有穷人的开心,富豪有富豪的烦恼,这一生过得好不好,无关外在物质,全在自己的一颗心。
他从“认识情绪”“了解情绪”“看待情绪”“应对情绪”四个维度来解构情绪的世界,让人看到“焦虑”“抑郁”“愤怒”“悲伤”“恐惧”“喜悦”这六种基础情绪的特点和作用,再从情绪背后的心理机制出发,让你看到情绪的源头,然后手把手教你如何应对它们、掌控它们。
2.愤怒的力量与深藏的爱意
现代人最常见的情绪大概是焦虑,而在家庭中,最容易带来困扰的却是家人之间不加掩饰的愤怒。
在张维扬看来,焦虑、愤怒以及恐惧、喜悦都属于阳性情绪,它们与悲伤、抑郁这样的阴性情绪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有着“向外流动”的力量感。
简单来说,就是阳性情绪能转化成一个人的行动,甚至影响到别人——焦虑的人坐立不安;愤怒的人砸锅摔碗;恐惧的人仓惶逃窜;喜悦的人手舞足蹈……而阴性情绪带给人的更多是内心的主观感受。
童年不幸福的人,回望自己的童年,几乎没有愤怒的记忆。因为缺乏安全感的童年,必须小心谨慎地仰人鼻息,为了“活着”他们只能讨好,愤怒的力量压根儿无法被激发。
从这个角度来看,表达愤怒的基础是安全感,那些在家庭中易怒的主妇、母亲,起码在家庭这个环境中是具有一定安全感的。
愤怒,往往是因为对方的行为偏离了我们的预期,而我们想通过愤怒这种高能量的情绪,把“出错”的世界修正过来。
妻子对着晚归的丈夫怒吼,不是因为不爱,反倒是因为她对夫妻之间的连接还抱有希望。
看到这段的时候,我把书推给老公让他看,他一下就会意了,放下手机对着我笑。我们和所有的夫妻一样,都希望生活更好,但这个过程中,也都有过表达失当的状态。
同样,母亲对着拖拖拉拉的孩子怒吼,不是因为不爱,恰恰是因为她希望孩子能如她预期那般好。
家庭里那些歇斯底里的愤怒背后,都藏着想得而不可得的深情与寄望。
3.感受愤怒,表达深情
妻子吼晚归的丈夫,可能源于她的内在观念——丈夫回来晚就意味着他不在乎我。
如果丈夫晚归还不加解释,妻子的固有观念就会被强化。为了改变这一切,她的愤怒就会不断升级。
然而,妻子的愤怒不仅留不住丈夫,还可能让他厌恶妻子、排斥回家,甚至对家庭失去安全感。
除了表达愤怒,妻子在这时有什么好方法来改变这一切呢?
张维扬建议,在应对情绪前,可以按序觉察身体、情绪和念头。
身体是情绪的土壤,很多不能表达的情绪都被藏在了身体里。愤怒来临时,可以先观察它正以何种形态存在于身体里。比如,愤怒像火焰积攒在胸中,几乎要冲破天灵盖,这让你感到胸闷气短,呼吸急促……
接着你可以觉察情绪,给它来个精细的命名。比如,这是委屈和恐惧加杂在一起而爆发的愤怒……当然,你还可以给自己的愤怒等级评个分。这么做的目的,首先是让人变得理性,接着就可以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件事会成为“情绪扳机”。
妻子对晚归特别在意,是因为她的父亲晚上总是在外应酬,后来被查出肝癌;而她的闺蜜的先生总是晚归,而后被发现有了外遇……因此,她对晚归这件事充满了恐惧,她想要避免悲剧重演,于是将恐惧演化为愤怒力图改变这一切。
这样,妻子就能意识到,她的愤怒并不因先生晚归这件事而起,而是自己的一系列联想带来了情绪的波动。这时,改变与先生的相处模式,说出自己的恐惧,也说出自己希望婚姻关系更加稳固的意图,或许对她的婚姻更有帮助。
而我的朋友莫莫,她每天晚上10点开始对孩子发怒是因为在她的观念里,孩子10点不睡会影响身高,而她自己因为身高不理想,曾经错失过一份不错的工作。因此,当孩子10点还未完成作业并入睡,她就会觉得这孩子未来既长不高也不会有好工作,他的人生必将失败,而她自己则是个失败的妈妈。
带着这样对自己、对孩子的不满,莫莫总是在10点这个时间点爆怒。但她其实知道,发一通火非但不能让孩子提高速度,反而耽误了孩子的时间,影响了孩子的状态。
莫莫要做的,除了觉察,或许还该尝试自我接纳,接纳自己有一个速度慢一些的孩子,接纳自己在这时会产生愤怒的情绪,看到自己的担忧。当然,她还可以从当下出发,着手帮助孩子解决一些作业上的问题,让孩子能早一些休息。把担忧未来改变为过好当下。
表达情绪的方式很丰富,如果担心自己的情绪表达伤害了他人,可以试着通过绘画、音乐等艺术方式来表达,也可通过跑步、瑜伽等运动方式来表达。如果有信得过的共同成长团体,在团体内试着用语言表达,通过别人的反馈找到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当然也是个好选择。
卡尔·荣格曾说:“除非你把无意识变得有意识,否则它会操纵你的人生,而你将其称之为‘命运’”。
《情绪,请开门》正是帮助读者把无意识的情绪转化到意识层面,暴露出情绪扳机,然后与情绪和谐共生,把“命运”抓在自己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