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成为移动端必不可少的应用之后,朋友圈俨然已经成了社会的晴雨表。杨绛先生去世可以在朋友圈祭奠,毕业季伤感的学生们可以在这里纪念,高考作文出来了大家可以在这里戏谑。
中午,随着11:30语文考试结束铃声响起,媒体接过了考生的笔,开始借题发挥。我最先在澎湃新闻上看到了相关的报道,从全国卷到各地自主命题的试卷,不一而足。紧接着段子手又接过了媒体的笔,继续发挥,各种P图各种吐槽,微博微信内涵段子,应有尽有。最后大家都参与了进来,空间微博朋友圈,好像一下子回到了高中时代。
当早已远离高考多年的人们饶有兴趣地谈论高考作文题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些什么呢?
一、作为过来人,也只能吐槽作文了
本周一,2016年最有名的网红papi酱小姐像往常一样继续着她的短视频更新。这一期的主题是“真正的学霸到底是什么样的?”在视频最后的彩蛋中,papi拿着一张英语卷子看过来看过去,最后无奈地承认——真的看不懂了啊!
就像papi说的那样,只要走出了6月8号的考场,高考内容就已经忘了一半了。连英语都已经看不懂了,学理科的同学们又怎么可能再次面对数理化呢?所以大家如此热衷于讨论高考作文,除了它“反应社会现状”这个暂且不置可否的理由,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只能看懂由母语写成而又不涉及到技巧的语文作文题了。不信的话,等下午的数学8号的理综考完,看看会有多少人把数学和理综的最后一题拿出来,看看自己是不是还“宝刀不老”呢?
如果我们能达成上面的共识的话,再仔细想想,就很有意思了。
走进大学、步入社会的人们都已经忘记了高中的考点,但他们却在各个领域很好地工作生活着。不觉得很奇怪吗?他们回去再参加高考,已经不能考出好成绩了,但搞科研的还能写出论文,上班族还能按时领到工资,当网红的还能每周一给我们带来一段令人捧腹的小视频。
所以我们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呢?对高考知识的遗忘不会影响到任何参加完高考的人的生活、工作。
我得出这样的结论不是为了加入“买菜也不会用到三角函数”这种愤青的俗套行列,而是觉得我们应该用“黑箱实验”一样的思路去思考一下,让高中学生披星戴月地学习的内容,到底是什么?
所谓黑箱思维,就是不讨论问题本身,就像把它装进黑箱中,只通过输入和输出的变化,推理演绎出黑箱中装的是什么。
如果高考考的,高中学的内容真的是货真价实的,真的是工作岗位中用得到的,真的是对提高生产力有帮助的东西,为什么可能连数学都考不及格的“过来人”们能生活、工作地很好?为什么搞科研的还能交论文?为什么papi酱还能发视频?大家有没有必要都先发下手头的事情,回炉重造一下呢?
结果很明显,只能是证明高中所考察的内容只是一场游戏,是出题人陪你过家家,是技巧,是套路,对于我们形成解决一般问题的系统方法论没有帮助,甚至只是让我们形成了遇到困难时投机取巧的条件反射。
二、玩游戏的人累,设计游戏的人更累
媒体把高考作文题目扩散出来,就有一批老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题目分析。
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了一位特级教师这样的分析:这一次漫画作文几乎没有身体门槛,学生人人都可以下笔,想的浅的可以只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想的深的同学可以由此引申出因为此种导向而引发出的种种社会问题。可谓涉滩浅者得鱼虾,入海深者得蛟龙,都能下笔,都能得到一定分数。
不愧为特级教师,水平就是就不一般,“涉滩浅者得鱼虾,入海深者得蛟龙”,但如果只看到文人墨客玩的这些文字游戏,那就真是被高考荼毒太深了。
字里行间,我们能看出出题人的不易。不能出的太难,要让“学生人人都可以下笔”,要不有人要闹事了;不能出的太简单,要让“入海深者”能够“得蛟龙”,如果一堆满分的领导要骂娘了。
电子游戏也不能设计的太难,这样就没人花钱玩了,也不能设计的太简单,不然就没意思了。哇,好巧。
三、你还觉得高考作文反应社会现状吗?
如果我们能对上面的说法达成共识,那“高考作文反应社会现状”的说法就站不住脚了。
是的,这场游戏很逼真,有出题者,有答题者,有以“曲一线”为代表的提高答题者攻击输出的“装备制造商”,有考场外翘首企盼的父母。
但它终究只是游戏,用游戏来反应社会现状,那可就真是游戏人生啦!
800字的八股框架,考察的还是辗转腾挪的能力,还是讨巧的能力,真正振聋发聩的文字,岂是“风头豹尾猪肚”的800字能够装下的?
在我看来,那些紧跟时事热点的作文题,只不过在试图把这个游戏再做逼真一点,好像在说:“你看,我们出的题并不是像外界抨击的那样不堪啊,我们在紧跟社会热点啊!”但游戏终究是游戏,提高了分辨率,换汤不换药。
作为一个做来人,越发觉得高考作文题目最大的功效是留给人们吐槽,给人们茶前饭后提供谈资,让大家建立起对学生时代的共同回忆。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在体制之中生活,适应是必须的,诚惶诚恐地跪舔就大可不必了。兵家还常有胜败呢,何况玩游戏呢?
明面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