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风的衣裳
承接:文姜(上篇)
齐文姜一夜之间变成了寡妇,她也不想这样,毕竟她也知道与齐襄王是没有未来的,她在鲁国是名正言顺的国君夫人,鲁桓公对她百依百顺疼爱非常,她也并非不知感恩之人,桓公的死,她也难过,而且死因她心知肚明,她心里对鲁桓公是很愧疚的。
只是她太爱齐襄公,她无法为鲁桓公讨说法,只能作为遗孀同鲁桓公的灵柩一起回鲁国。她一路走一路思量,走到齐鲁国境线时,却说什么也不肯走了。她说那里既不是齐国也不是鲁国,她就在那里住下了。她其实是怕,她无法面对鲁国国民的责问,更无法面对两个孩子的目光。
之后,太子同即位,也就是鲁庄公。鲁庄公虽然对文姜很生气,但文姜毕竟是他的生身之母,他为了保证文姜的生活,便在齐鲁国境禚地为文姜建造了一处宫殿,文姜便在那里逍遥过活。
当齐襄王得知文姜并未回鲁国,大喜过望,经常借打猎的机会来与文姜相会。为了方便约会,他在附近的阜地也建造了一处行宫,两处宫殿遥遥相望,比邻而居,他们终于不再偷偷摸摸,过上了一段无拘无束的生活,也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开心与辉煌吧。
与齐襄公的比翼双飞,让文姜忘记了丧夫之痛,他们经常驾车出游招摇过市,所到之处引来一片嘘声,但他们却丝毫不以为意,继续过着浪漫无忧的日子。
这个时候,文姜治国理政的政治才能开始崭露头角。她虽不在鲁国,却遥控着鲁庄公治理朝政,她有着敏锐的政治头脑和铁一样的政治手腕,在春秋各诸侯国风云变幻之际,将稚嫩的鲁庄公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君主。
在此期间,鲁庄公也曾来到齐国,齐襄公对这个外甥极其友善,毕竟他杀了人家的父亲,所以表现得相当谦恭,齐国很强大,鲁庄公也不便贸然无礼,见舅舅对自己不错,也渐渐地将杀父之仇放在一边。
其间,齐襄公生了一个女儿,齐襄公许诺说等她长大了要把她嫁给鲁庄公,可见,齐襄公确实很喜爱鲁庄公,也许是爱屋及乌的缘故吧。
时光如白驹过隙,自文姜离开鲁国转眼八年过去了,齐襄公沉浸在与文姜的温柔之乡里,渐渐懒于朝政,他们不知道,齐国宫室,一场政变正在暗暗策划之中,不久,他们就将悔之晚矣!
相传,一天齐襄公出行途中路过一处丛林,跑出来一头野猪。齐襄公身边的武士孟阳惊骇万分,指着野猪叫“彭生”,齐襄公大骇,搭弓便射。谁知野猪竟然人立而起,大声啼哭,齐襄公吓得从马车上跌落,摔伤了脚,慌乱中丢失了一只鞋子。
当晚回到寝宫,依然惊魂未定。在他眼里是野猪,而在孟阳等人眼里却是替罪而死的彭生,这让他极为害怕。他隐隐觉得这是一个凶兆,便吩咐人去寻他丢失的那只鞋,却没有找到,这让他更加害怕。
夜里,他便被人杀死,据说,正是他丢失的那只鞋暴露了他的藏身之地。本来丢了的鞋却穿在他的脚上,这似乎印证了彭生死前的诅咒,是彭生来索命了。
事情的真相是,齐国的公孙无知、连称和管至父三人因与齐襄公有私怨,协同策划宫变将齐襄公杀死。至于上面的传说,或许是后世之人编造的,也或许是他们三人散布出来混淆视听的,毕竟弑君之罪罪无可赦。
宫变发生之后,公孙无知自立为国君。他是齐僖公的侄子,同齐襄公也是同样的血脉。但是,不久之后,公孙无知被齐国大夫雍廪杀死,宫变时逃亡在外的齐襄公的弟弟——公子小白抢在公子纠之前回到齐国,继承了国君之位,这便是日后鼎鼎有名的齐桓公。
那么文姜去哪了?齐襄公死后,文姜伤心欲绝,但还是想到了自保。她终于离开了生活八年的宫殿回到了鲁国。她没了丈夫也没了情人,便开始一心一意地辅佐鲁庄公。于是,她的政治才能得以充分展现。
渐渐地,鲁国国强民富,在春秋各国中越来越有威望和地位。这个时候,齐鲁交恶,引发长勺之战,在文姜的战略战术之下,鲁国一举击败了齐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从此士气大振。
有这样睿智的军事指挥家,鲁国人将之前对文姜的不满转变为佩服和爱戴,因为强者为王。况且,前面说过,春秋时期,民风淳朴开化,有些地方还是原始的部落,文明尚未形成,对男女之间的那点事看得并不严重,如今又得见了文姜的才能,便对她转变了看法。
而文姜,终其一生,除了和兄长之间的不伦之恋以外,其实并没有像姐姐宣姜、儿媳哀姜以及后世的夏姬一样淫乱,但是,他们兄妹间的乱伦最为俗世不容,仅此一条便足以将他们烙印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文姜此后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她曾出访齐国和莒国,为了鲁国的利益四处奔波,此时的她又像是外交家一样,为了鲁国不遗余力。
在最后一次出使莒国后,她不幸去世,年龄大约五十多岁。她名字中的“文”,正是她才华的象征。按照春秋时期的规则,她应该叫桓姜或者鲁姜,而“文”字是对她最大的承认与尊重。
而在郑国,她的名气似乎更大。姬忽后来成了郑昭公,只是郑国一直比较弱,郑国人便将这归罪为姬忽不肯娶文姜为妻,他们认为,如果文姜嫁到郑国来,郑国一定会强大起来。
郑国对待男女情事的态度,比齐国和鲁国还要开放,还记得上篇写过的夏姬吧,她就是郑国的公主,以淫乱闻名。郑国人并不十分在意女子的贞洁,反而更注重的是女子的能力。
他们对文姜是钦佩和仰慕的,《诗经·郑风》中《有女同车》有云: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舜华与舜英都是木槿花的别称,他们将文姜比作美丽的木槿,行为举止娴雅大方,声誉品德让人难忘。
以现在的价值观来衡量文姜的所作所为,能够得到郑国人如此高的评价,确实很有些匪夷所思,但就那个时代的社会风俗来说,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女人,她的光芒是可以遮盖一切的瑕疵吧。毕竟春秋时期,诸侯纷争,国家强盛才是硬道理。
而且,容颜美丽的女子总是能得到太多的青睐,这仿佛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姣好的容颜能够提升自身在别人心中的地位,更何况是有着倾国之姿的绝色佳人呢?如果,这个绝色佳人又有着盖世的才华,那更是会令人为之向往。
而文姜就是这样一个女子!她出身高贵、美丽绝伦、才情卓绝,这样的女子焉能让人有不爱之理?只可惜,兄妹之间的畸恋成为了她一生无法抹掉的污点。
其实,发生这种事情,除了当时的社会风气之外,姜诸儿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文姜当时正值少女,又恰逢郑国公子姬忽的退婚,心高气傲的她遭此打击一蹶不振。那时候,是姜诸儿的每日陪伴让她打开心结,重拾笑颜。
而姜诸儿业已成年,深谙男女情事,却将情窦初开的妹妹带入了万劫不复之地。追根溯源,是姜诸儿贪恋美色的自私和膨胀心理,才导致他们做出了令人唾骂的行为。
文姜,最初只是一个被宠溺得有些任性的公主,她性格爽朗,热情奔放,本来可以拥有一段无比美好的爱情,却在姜诸儿的带领之下,走偏了路,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随着她泛滥的情感,不仅令整个王室蒙羞,后来更是让夫君为之丧命!
她也在历史上留下千古的骂名。
而郑国公子姬忽,在行军打仗上是一个决胜千里的将军,创造了很多的神话,但是在政治上却是眼光短浅、手腕软弱的君主,这在他以后的命运上可以看出来。他性格上的弱点导致了日后被兄弟篡权杀害的悲惨结局。
郑国人写这首诗歌,也许正是认为姬忽当年未与强齐联姻从而失去在国际舞台的地位,所以郑国人在心里是埋怨姬忽的任性的。然而,有些事谁又能说得清呢?虽说,那个时候的婚姻与政治是挂钩的,只是爱情从来不可思议,只能说他们没有缘分吧。而缘分一词,向来神秘,求不来盼不来,该来时自会来到。
如果说文姜嫁到鲁国,是当时齐僖公面对兄妹的畸恋无法可想之下的仓促决定,那么齐襄公的女儿哀姜嫁给鲁庄公却是为了上一场婚姻悲剧而采取的补救措施。
上面说到,齐襄公为了缓解和鲁国的关系,便许诺等公主长大后将她嫁给鲁庄公,从血缘上来讲,鲁庄公是哀姜的表哥,这一场亲上加亲的联姻,当然也是政治需要。但想来也更有可能是文姜和齐襄公共同商量下的结果。
可以说,文姜在修补齐鲁关系的问题上,也是做了大量工作的,毕竟一方是母国,一方是夫国。她选择在边境居住,一方面是没有面目去见鲁国国民,一方面也是为了制衡,毕竟将来两国若真要开战,儿子鲁庄公会考虑她的处境,情人兼哥哥齐襄公也会体谅她的心情。可以说,在政治和人情上,她真是一个极为聪明的女人。
只是,他们谁都没有想到,这个哀姜嫁到鲁国后,不但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祸乱了鲁国国政。
文姜死后第二年,鲁庄公迎娶了哀姜,他们年龄悬殊,却身份地位相配,看起来是一桩圆满的婚姻。哀姜嫁过去后一直未育,而她的妹妹叔姜同她一起陪嫁到鲁国也成为鲁庄公的侍妾,叔姜生了一个儿子启方,即后来的鲁闵公。
哀姜同鲁庄公的二弟庆父发生了私情,二人合谋篡位。
鲁庄公死后,二人先杀死了刚刚即位的公子般,鲁闵公即位后不久也被二人联手杀死。而庆父终于坐上了鲁王的宝座。只是他德不配位,既没有好的品德又没有政治才能,不久就被鲁人赶下台驱逐出境,后来自杀身亡。
而哀姜,作为杀害两位国君的从犯,引起国人震怒,也让齐桓公觉得脸面无光,因为哀姜是齐桓公的侄女。哀姜见事情败露已逃往邾国,齐国当时已经称霸诸侯国,充当着国际警察的职能,在春秋各国可以发号施令,他令邾国将哀姜引渡回齐国,将其处死,把尸体归回鲁国,鲁国人还是给了齐桓公面子,以夫人之礼葬了她。
可以说,文姜在感情问题上没有处理好,直接导致了丈夫的异国殒命,多年以后又间接地因为哀姜嫁入鲁国导致了鲁国的这一场祸乱,文姜可谓责任不轻。
不过,斯人已逝,虽然她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好,但是以她的美貌和才情还是让人怜惜不已。她之所以被后世称为“文姜”而没有被称为鲁姜或者桓姜,也是对她才华的一个极好的注脚吧。
所以,我还是写了她,也希望她作为一个有才华的美女能够被世人记住。
本文为风的衣裳原创,拒绝不署原创作者名称的转载,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取授权。谢谢!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