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并没有以主角第一人称来叙述,而是从一个第三者的角度来讲述一个故事。书的开始没有直接切入主题,冗长繁多的外文名也让我觉得有些许的乏味。但是慢慢往下读,进入到故事的主要部分,就渐渐被吸引了。起初我同故事叙述者一样十分气愤且疑惑为什么斯特里克兰德突然放弃稳定的工作抛妻弃子去了巴黎。我也同文中的“我”一样本以为斯特里克兰德是有了外遇却发现他只是为了追寻绘画的梦想时惊讶不已。
斯特里克兰德拥有稳定的工作、幸福美满的家庭,却毫无征兆地抛弃了这一切,去追寻看似不可理喻的绘画梦。他看不到未来,却像是魔怔了一样,飞蛾扑火似的投入了绘画。即使是现在看来,他就像个疯子,只追求心灵上的满足却全然不顾身体的需求。
起初我不理解,但之后我才发现,他原来是个天才,真正的天才,他已经超脱了普通凡人的物质需求。他的眼中只有画,与其说是他需要画,不如说是画需要他,他将灵魂全部倾注于画中,仿佛是向恶魔献祭。
我的身边并没有如此超脱的人,即使是追寻梦想也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我们是否在现实条件的种种限制下变得不自由了呢?虽说每个人对自由有不同的标准,但是斯特里克兰德确实是做到了心灵上的绝对自由,不受外在束缚,任由思想驱动画笔,将其完全倾注于画作之中,那时候那不是一幅普通的画了,它是有灵魂有思想的。
刘瑜在对《月亮与六便士》的书评《另一个高度》中说“全世界都在追逐着梦想,查尔斯却在追逐他的噩运”。他离开家去往巴黎的时候是否想到将来他会沦落为码头工人,以后又流放到太平洋的一个小岛,双目失明仍坚持作画。他也许并没有想到也丝毫不在意,此时不是他去追寻他的绘画之梦,而是绘画之梦像潘多拉的魔盒指引着他前行。
现在想想,好像我们身边似乎没人在追梦途中遭受了如此噩运,这也许是因为还并未做到极致吧。不过小说之所以是小说,因为它将人们生活中的冲突矛盾通通不断放大,通过这些过于理想化、极端化的故事情节来使人有所感悟。
刘瑜的书评中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才是自由之途”。这样一来,斯特里克兰德的那些抛妻弃子背井离乡的荒谬行为都得到了解释,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挣脱命运、生活给他施加的众多枷锁,从而追寻真正的自由。处于社会中的人们,每一个都担任着种种不同的身份,人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也是不断负重的过程,学识增多了,经验积累了,附属物(人)增加了,人也自然不能实现绝对的自由。
人们在仰望月亮的时候常常忘了脚下的六便士。如果是你,你选择月亮还是六便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