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喻为宗教经典的《圣经》,是全球范围内发行量最大,翻译成语言种类最多的书。
在西方社会里,《圣经》的影响早已超出宗教范围,其教义渗透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影响力遍及哲学、政治、经济、制度、伦理、法律、文学、艺术乃至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圣经》的影响力为什么会这么大?我们看内容就知道,《圣经》都是由故事构成,是关乎神的传记。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曾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智人在演化中偶然获得的讲故事的能力,是他们称霸世界的关键。
只能描述事实的语言的能力是有限的,至多只能将部落维持在一百五十人的规模,然而故事(包括传说、神话、宗教)可以将更多的人集合在同一背景下,继而完成规模更大的活动。
生活中,每天都从四面八方涌来大量信息,人们不可能全面地消化这些信息。所以安妮特·西蒙斯在《故事思维》一书中提出,“人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信息,而是获取智慧的方法,而故事可以做到这一点,故事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事实的意义”。
安妮特·西蒙斯举了一个例子。她将人脑比喻成一个倾斜的沙盘,如果只是简单的罗列事实,就像随手往沙盘里丢一颗颗碎石。而听众的思想就像一杯水,水在沙盘里随意流淌,很可能会错过你所讲的事实。
倘若你使用故事的方式,这个故事就像一根小木棒,在沙盘上划出一道沟渠,将每块碎石都串起来,而水则会顺着沟渠流经每块石头。
在人的头脑中,以情感为线索串起一系列的事实,这便是故事;听众沿着这个线索,形成了自己未来的思想,这就是你影响别人思想的过程。
不管在任何场合,商业活动、社交、约会、教育孩子等等,你只要能够熟练运用故事,将你要表达的内容用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仅可以有效的影响听众,同时还能加深记忆,给予启迪,有时甚至还能改善彼此之间的关系,获得信任。
每当听到一个好的故事,许多人可能会抱怨说:“为什么我就说不出来这样的故事?”既然故事可能影响他人,那么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我们就要有意识的去寻找故事。安妮特·西蒙斯在《故事思维》中也给出了寻找故事的方法。
1、向内探索
众所周知,想要讲好一个故事,讲自己的经历是最能打动人心。
乔布斯生前最为精彩的毕业演讲,要属于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全篇没有任何高谈阔论,只是讲述他自己的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关于如何串连生命中的点滴
第二个故事关于爱和失去
第三个故事关于死亡
三个故事都是乔布斯的亲身经历,真实,情真意切,这也让他的演讲变为世界上最经典的毕业演讲之一。
而想随时随地,能够把自己经历的事情恰到好处的表达出来,那么写日记是最好的方式。
通过日记的形式,将你每天经历的事,通过自己的思考表达出来,而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去思考这件事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倘若下次他人遇到同样具有相同后果的事情,你就可把自己经历的事以讲故事的方式,深情并茂的演绎出来。因为你已经思考过了,这件事就会深深的烙印在你的脑里,讲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生活中大事小事都可以让你思考,并组成你自己的故事,想鼓舞他人重新振作,那么你可以讲讲你是如何从失败中走出来的故事;想说服他人,那么你就要去寻找哪些故事能够打动他人,便于接受。
故事也是一门艺术。
2、向外寻求资源
这就需要你多听、多看,记住改变你的那些故事,然后可以用老故事来编新故事。也可以通过阅读、交谈等方式从其他渠道收集好故事。
记得曾有段时间,我特别消沉,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恐慌,我朋友小童给我讲了一个青蛙的故事。
一只青蛙顺着井壁往上爬,其他青蛙都嘲笑它自不量力,可它没有一刻停止过,终于爬出井口。有人想请教它如何成功的,却发现它是个聋子。
这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摆脱了消沉的意志,现在我将这个故事讲给你听,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故事让我们的经验成形,让我们得以不至于瞎着眼走过人生的旅途。没有故事,所有发生了的事情都会四处飘散彼此之间毫无差别,没有任何东西会有任何意义。
但是,一旦你对发生了的事情有了某种故事,所有其他跟人之所以为人有关系的好东西也就会出现,你会笑,会敬畏,会充满激情地去行动,会被激怒,会想去让什么东西改变。
就如同《故事思维》中安妮特·西蒙斯说的那样“某种意义上,你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故事,你每天都在讲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