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内容关注百胜软件公众号
我们,似乎进入到了一个得流量者得天下的时代。
于是,我们看到大热的拼多多招股书里, 2016年亏损2.92亿元,2017年亏损5.25亿元,今年一季度,亏损2.01亿元,尽管亏损不断扩大,但有着相当可观的营收增幅,今年一季度的营收13.8亿元,已然是去年同期的37倍,与此同时,单季用户增长5000万,这些流量数据掩埋了利润的不可观,将其推向风口浪尖,取得240亿美元的估值。
所有的这些,背后都离不开对流量的追逐。流量的增长代表着未来与希望,代表着无限可能,在实体零售的时代流量就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而随着互联网经济的推进,流量被一步步奉上神坛,吸引消费者成为第一要务。因此,2017年以来,我们看到,生鲜、便利店等由于高频消费进一步可能成为流量汇集点特征促使这些零售业态成为资本争夺标的之一。
伴随而来的,是品牌对于流量的焦虑。流量的地位让更多品牌蜂拥而上,然而蛋糕毕竟有限,流量市场上有赢家,就会有落寞者,门可罗雀,无人问津成为品牌难以忍受的事情。对于流量的追逐伴随着对流量的焦虑,成为零售市场关心的重点。
流量争夺之路不止一条
事实上,流量的获取关键词之一便是位置,即使是互联网时代,也逃不开“location,location,location”的魔咒。实体零售时代的地理优势只是换成了资源位的形式展现出来。随着争夺的加剧,有限的资源为最大化利益,价位提升,各方运营成本也水涨床高,而线上流量成本的提升,正是促使线上线下融合新零售产生的原因之一。
如果在位置的抢夺之路上不占优势,那么就要祭出差异化的杀手锏。没有好位置的品牌如何让消费者克服“懒”,费更多精力辗转选择“酒香巷子深”的品牌?显然,要给消费者一个奔波而来的理由,就要有区别于其他品牌的优势价值,或是无懈可击的商品,或是直击人心的营销,或是独特极致的服务……通过建立差异化运营和消费者建立更紧密的连接,从而将流量收入囊中。
流量争夺是手段而非目的
对于消费者流量的获取从未停止。消费者的流动性如此之强,正因为要获取消费者,才要不断去提升体验。如果一味依靠损耗自身的方式吸引消费者,必然聚集大量非忠诚用户,日后大约也难以获利。
流量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是扩大市场,积累用户的必要条件。流量与利润在短期内可能存在相悖的状态,但长期内势必要要从流量获取利润,单纯为了吸引人,而无长久方案的模式最终难逃昙花一现。所以,从一开始,就要明确提升的流量将从哪个方面提升品牌利润,这个利润可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是从未来角度来说,一定是助力的。
因此,我们在强调各种营销手段之外,也一直强调体验的重要性,强调智慧手段背后运营的重要性,如同大数据,搜集只是过程手段,不是目的,并非看着一堆数字而兴奋跳跃,合适地推荐,流量的有效转化才是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