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选自奚博士的书《别做正常的傻瓜》,这本书涉及很多实用心理学内容,有趣易读,特别推荐。
上个星期陆续地介绍了几个边吃土边幸福的准则,例如,
好事一起享受不如分开享受
坏事分开忍受不如一起忍受
大好事小坏事分开经历不如一起经历
大坏事小好事一起经历不如分开经历
今天再介绍最后两个幸福准则:
小奖不如不奖,小罚不如不罚。
法则1:小奖不如不奖
按照惯例,先来一个测试:
现在某个地区发生了地震,许多人的生命危在旦夕,急需有人献血。有两种关于献血的方案:
A. 无偿献血
B. 献血200毫升补助10元
请问你在以上的哪种情况下更愿意参与献血?比较这两种方案,第一种纯粹依赖人们的内在动力,第二种则与经济利益挂钩。那么这两种比较而言,哪种起到的效果更好呢?A方案中,无偿献血是一种公益行为,人们愿意在这个时候做点贡献,会自愿参加献血。而B方案因为有物质刺激,大家自然而然地会将献血看成一种经济行为。10元的补助根本就是杯水车薪,数目实在是太小,起不到激励的作用,没有多少人会愿意为了拿到10元钱去卖血。所以,没奖比小奖更能引导人们行动。当然,如果献血给的钱特别多,比如一万元,那自然有很多人愿意去献血,但我们能比较的不是给一万元和不给钱时人们献血的意愿,而是给10元和不给钱时人们献血的意愿。
在生活中,体现最明显莫过于约人了。例如,你要约一位朋友见面,
“嘿,哥们,请你喝一杯饮料,出来不?”
“嘿,哥们,我需要你,你能出来撩一下不?”
高下立判。饮料少喝一杯不会死,但是基情不一样呀。
法则2:小罚不如不罚
心理学家格尼兹曾经在几家幼儿园做了个实验。这些幼儿园通常在下午4点下班,因此老师总希望家长能在4点之前接走自己的孩子,但是总有那么几个家长每次都迟到,弄的老师们都无法按时下班。心理学家们让其中的几家幼儿园发布一条规定,对于超过4点才来的家长,每迟到10分钟罚款3美元。结果发现这些幼儿园在实施新规后,晚来的家长人数有增无减。原来那些家长看到幼儿园张贴出的罚款规定,反而觉得这真是一件划算的事情,迟到十分钟罚款3美元,这就意味着花上18美元就能让幼儿园多照看孩子1小时,比外面的收费要便宜呀。后来更搞笑,当幼儿园撤销这个规定后,家长们迟到更加猖狂了。原先要花15美元才能照顾一小时,现在居然分文不用花!!!
从这个实验中可以看出,罚3元对家长们来说实在是太小的惩罚了,相对于原来的不罚,反而更不能约束他们迟到的行为,因为有了惩罚之后,错误似乎被合理化了,家长也乐意花钱买迟到,而且相当划算。
因此,无论是奖励也好,惩罚也罢,最好理解:人们做事往往是出于自己内在动力,而一旦与奖励挂钩,就变成一个经济交易。所以,给小奖励反而不如给钱。惩罚也是如此,小的惩罚不如没有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