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对哲学涉猎甚少,近日看周国平先生的《安静》,算是对哲学方面的开蒙,有些概念尚显懵懂,也看到一些可作思考的激发点!
在《中国人缺少什么(北京大学演讲实录)》一文中,周先生指出,中国文化传统上有一严重弱点,即:重实用价值而轻精神价值!
他在文中特别例举了严复在引进英国社会哲学时避重就轻,对翻译的原作进行断章取义,把英国的社会哲学仅仅作为求富强的手段,而弱化甚至删减了核心的论点,如约翰·穆勒的《论自由》被严复译作《群己权界论》,且对书中反复强调的一个论点完全忽略,即:个人自由本身就是好的,就是目的,是人类幸福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使得人类的生活丰富多样,生气勃勃。原话为:“一个人自己规划其存在的方式是最好的,不是因为这个方式本身算最好,而是因为这是他自己的方式。”
关于严复,在近代史上一直是被尊为是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这一论述绝对是对曾经教科书上关于严复之介绍的颠覆,百度百科的介绍依然可见:
而在之后,关于哲学的纯粹性上,周先生对王国维甚为褒奖,书中言及:
文中阐述哲学的“当世之用”及“无用之用”,称哲学应具有最神圣,最尊贵的精神价值,且因此推及中国没有纯粹的哲学,甚至诗人……由此再次重新思考,近期和朋友们在讨论关于某剧种某剧团的传承及发展甚至某演员某导的艺术观念时的一些观点!
作为普通戏迷,对戏曲艺术从未有太深入的研究,认知均源自于最初的爱好,关于艺术的作用,我的肤浅认知大抵也仅停留在“教化人心,认知生命”这个层面上!那么今天看到周先生的关于哲学的作用与人的灵魂需要的这样一个论断,与艺术的作用亦大抵相吻合!因此我们且来看看,该剧团的几部较为新创的剧目,从好人,到寇剧目,或是改编自传统的两部剧目梁和春,无论如何均是符合这样的基本艺术追求的,亦是其精神价值所在,无需争议,这是其一!
其二,关于艺术表现手段上,之前最大的焦点是关于近年来,新创剧目对于传承推广普及该剧种是否有益!结合周先生文中的论点,我们是否可将传承推广普及这一目的归于“当世之用”,而将其产生的“教化人心,认知生命”的作用归于“无用之用”呢,或是留作未来戏曲研究也作为“无用之用”。哲学的“当世之用”和“无用之用”本是一对矛盾体,那么这样一来关于传承和创新这对矛盾,我们应当亦可稍作释怀,当然,我们大可要求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但是在实践中要去平衡,的确并非易事,何况我等吃瓜群众对于艺术创作完全不得要领,那又何必过于操心,或是私下以为,可尝试将创新留给创新,将传承交给传承,亦是未尝不可,只是前路艰险,同志仍需努力!
因此,最后第三,归结到的点还是艺术创作能力,特别是剧本的创作上了,在整个戏剧门类中,均是一大困扰,而非一家之难,因此这一质疑亦当慎重!
以上文字,仅对看书时个人片刻思考作个简明记录,以供将来做参考检视,无意于任何评判,故亦不作任何总结,特此声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5天百字文 #20160909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