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冰,野生作家,说书人。在他的书的封面介绍里,有关他的标签多达十几个,比如电视主持、民谣歌手、酒吧掌柜、手鼓艺人、油画画师、背包客、禅宗弟子等等。所有的这些,完全符合他的生活标准、人生定位,即平行世界,多元生活。
当然,他的大多身份,对我们而言比较陌生、遥远,似乎唯有作家、说书人这一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书为证。但,恰巧是通过他的这些书,我们得以窥见他的多元生活,认识和了解在他随处而栖的境遇里结交的人、遇到的事。
大冰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这个世界当中无时不在上演着或伟大、或渺小、或惊心动魄、或感人肺腑的故事。也许,有些故事很是普通,就发生在你我身边;也许,有些故事尚没结束或结局差强人意,没有虚构小说来得完美、浪漫。但,恰恰是这些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和事最接地气、深得人心,读后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自2013年大冰出版第一本书,之后他每年一本,到今年2019年,七年的时间,他已经出了七本书。每一本书中,都有十几个你舍不得读完的传奇故事。今天我们来看的是他的第二本《乖,摸摸头》,2014年出版。
哥,好好的;乖,摸摸头
在这个故事里,大冰介绍我们认识了一个南方姑娘,杂草敏。是他当年在电台做主持人时偶然接触到的一节目嘉宾。
就因为大冰当时贫嘴告诉人家:职业是职业,事业是事业,没必要把职业升迁和事业成就混为一谈,也没必要把一份工作当唯一的轴心……
于是这位孩子气的姑娘直接回南方某省委幼儿园辞去教师工作,转而来投奔大冰,说当一名电视主播才是她梦想的事业……
于是,一段故事便发生在他们之间,普通、平常,却感人至深。杂草敏,简单、刻苦、勤奋,又心眼好。在台里,大冰“罩着”她,生活中,她却一直关照着大冰这个长不大的“孩子”。
那时候,大冰在节目的空当,每年都会去拉萨飘荡数月。期间,杂草敏除了给他“看家”,还一直为着他的“性命”担忧。每次送别都是“哥,你别死”、“哥,别死啊,要活着回来哈”,搞得像生离死别。
直到有次大冰在滇藏线上,残了左手拇指,整整半年才最终痊愈。期间,杂草敏的焦虑,对他的关爱和照顾暂且不提,只是从那以后每次送别少了那句说了很多次的话,取而代之的是一则新年短信:哥,好好的。
大冰说,
而后每年的大年初一,我都会收到一条同样的短信。
在成堆的新年快乐恭喜发财的短信中,有杂草敏短短的四字短信:哥,好好的。
很多个大年初一,我收到那条四字短信后,都想回复一条长长的短信……可最终只回复四个字了事:
乖,摸摸头。
其实,读着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难免去猜测他们之间是怎样的一种情感。不是说,男女之间没有纯洁的友谊吗,但他们之间却似乎真的没有爱情。也许,或多或少,在杂草敏那里有吧。但,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们之间那种深厚的情谊和牵挂。每一个读此故事的人,都能从那短短的四字当中体会到温暖,四个字足以表达绵绵的牵挂、深深的祝福。人生在世,人与人之间,无论是友情或是爱情,只要是真情,便难能可贵。更何况在这大千世界,人如浮萍一般各自飘荡,又漂泊不定,一年复一年,四个字的牵挂与祝福始终不变,对于他们而言,无疑是幸福的。
唱歌的人不许掉眼泪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见识到“大冰的小屋”,以及那些以小屋为大本营,在小屋的庇护下以音乐求生存的艺人、热血的青年们。
故事发生在小屋的丽江分舵,主人公是一个叫阿明的男孩。
阿明,出生在滇西南的一个小城。从小家境困难,父亲又嗜赌成性,一岁刚断奶,他便被父母寄养在外婆家。在外婆家长到七岁,回到父母家只读了半年小学,家就散了。
再次回到外婆家时,外公外婆年迈,照料外公外婆的责任便落在了不及桌子高的阿明身上。他再也没有去学校,放牛的时候,自己唱歌给自己听,荒野里,越唱声音越大,练就了一副好嗓子。
十五岁时,赌徒父亲把他送去建筑工地干零活,到十七岁,他从零工干到泥水匠。之后,高工钱又促使着父亲帮他打包行李,把他送到缅甸东北部的“金三角”,给佤邦政府修建一座军校。在佤邦待到一整年的时候,他获得了此生第一份惊喜,在草丛中捡了一个随身听。工程快完工时,他又被派去修建地牢,用一星期的工钱170元买了人生中第一件乐器,吉他。
回国后,阿明找了一份服装店卖衣服的工作,仅仅因为那里一天到晚有免费的歌听。之后,他又抱着吉他去中缅边境上的小镇,受雇于一个农场主,种香蕉。这是他为了去北上广闯荡积攒本钱,曲线救国。
阿明说,他不奢望能赚大钱,能靠唱歌养活自己,能唱一辈子歌就很知足了。
大冰再度讲起一个故事,这次讲给阿明听:
很多年前,我有几个音乐人朋友背着吉他、手鼓、冬不拉,一路游唱,深入西北腹地采风,路遇一老妪,歌喉吓人地漂亮。
他们贪恋天籁,在土砖房子里借宿一晚,老妪寡言,除了烧土豆就是唱歌给他们听。间隙,抚摸他们的乐器不语,手是抖的。
次日午后,他们辞行,没走多远,背后追来满脸通红的老妪。
她像孩子一样嗫嚅半晌,一句话方问出口:你们这些唱歌的人,都是靠什么活着的?
三五个汉子立在毒辣的日头底下,沉默不语,涕泪横流。
老人慌了,摆手说:不哭,不哭,好孩子……我不问了,不问了。
听后,阿明问大冰:冰哥,你觉得,像我这种唱歌的穷孩子,到底应该靠什么活着呢?
故事就此结束。没有结局,因为仍在上演。阿明和老妪的故事,实为一个。唱歌的人不许掉眼泪,因为他们放弃一切,只为成就音乐梦想。对于他们而言,唱歌就是一切。苦乐皆在其中。
或许过惯了朝九晚五、舒适安逸生活的大多人,弄不清楚他们的选择。认为他们生活的不安定、其间的动荡与艰辛,是自找的,是不可理喻,不被常人理解的。然而,正是这让人倍感生活艰苦的选择,最接近他们的内心。只有在做着这件事情的时候,胸膛中的一腔热血才是沸腾着的。
我们从小就知道要为了梦想去拼搏,每个人小时候也都有一个伟大而热火朝天的理想。然而,当梦想照进现实,更多的人却是选择了安逸与逃避。梦想之所以美好,那种想要的生活之所以遥不可及,就是因为它和现实格格不入,相差太远。让我们在还远没有抵达的时候便轻言放弃。
而他们,这些看似逃避生活、逃避责任,说走就走的热血青年,才是勇于追求梦想之人。他们看上去,不为未来担忧,因为他们连当下的问题有时都解决不好。所以,问题就来了,他们没有父母吗,不做日后赡养父母的打算吗?他们没有自己的家庭吗,不为养育、教育子女积攒能量吗?这样不是一种很自私的表现吗?
是吗?不见得吧。其实,生而为人,各有各的艰辛,各有各的不幸,各有各的选择。无论你选择什么,待最艰苦的那段走过,总会出现转机。干嘛总把冠冕堂皇的责任拿来当作逃避现实的障眼法和挡箭牌?
阿明,这个从小苦过来的孩子,一步步从工地小工成为民谣歌手,前景不是越来越好吗?日后的生活再不济,也比他在中缅边境给人做工受人欺瞒赚取微薄的收入好得多。而那年迈独居的老妇,在荒野唱了一辈子的歌,直到今日才看见这些唱歌的孩子、这些流浪的孩子。当她用颤抖着的手指,抚摸他们的乐器,当她看着他们弹琴、敲鼓、恣意歌唱,应该是想起了往昔,想起了自己的年少时光吧?当下的孩子正是昔日的自己,他们的眼泪也使她想起曾经的焦灼吧?
这些孩子在年迈的老妪眼里,许是带着最微薄的行李和最丰盛的自己在世间流浪,在我们看来,他们又何尝不是呢?他们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再贫寒、困顿的生活都是丰富且心满意足的。
祝你有梦为马,随处可栖
在大冰的这本《乖,摸摸头》里,还有很多类似的人,他们都在自己的水深火热当中生活的风生水起。苦乐参半,也乐哉悠哉。
比如《椰子姑娘流浪记》中的川南姑娘椰子,她那13年的漂流故事,至今尚未画上句号。但她的爱情长跑,在经历了13年的彼此守护之后,守来守后,却守成了一段小小的传奇。
比如《小因果》里面,那个九岁的小男孩,当时的他并不知道,二十四年后,身旁的小姑娘会在兜兜转转之后,再次来到他的身边,成为他的妻子,并且随他浪迹天涯。
还有《我的师弟不是人》当中,我们不能想到的是,大冰的昌宝师弟不是人,而是一条跟着师傅正式皈依过的哈士奇。但,在大和尚师傅的眼里,昌宝师弟作为和大冰他们一样的一个小生命而言,和他的任何徒弟并没有什么不同。
还有,还有……
总之,这本书当中总共有12个你舍不得读完的传奇故事。假如这本书现在就在你眼前,那么,还等什么,速度些,一睹为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