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有150个正常人,她是其中之一。
她时常向人寻求建议,正如人们时常向别人提建议一样。好为人师对应好为人徒,但有觉察力的人常常是自己亦师亦徒。有觉察力的人洞察到:1.在有老师存在的时候,常常伴随着权威和压制,传统学校的教育模式、家长制时常在树立权威,而权威无益于甚至有害于学生教育;2.指望老师、别人解决自己问题的想法本身就是孩子式的想法,孩子遇事总是想到父母,成长的标志是自己化解问题。
当有一天她找我请教指导的时候,我就知道,建议被听到,常常是被客套地恭维,在数天之后被忽略。
毕竟她是个正常人嘛。
1997年香港回归,那年她来到这个世界,2018年她已经21岁了。多年来,她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主要是上学,放假。但她的生活将迎来重大改变,因为今年她将毕业,需要自己找工作,自己获取收入,这意味着由父母解决生存问题的时代行将结束,需要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了。
早晨八点多,太阳升起的时候,她才开始一天的生活。她用手机放着流行歌曲,一天的开始从手机开始。头脑还没清醒的时候,她就开始刷手机了。
早餐伴随着闲聊,然后开始不知道要做什么的一天工作。
我喜欢一言不发地倾听,偶尔我也会参与到闲聊中。
1.有时候,她询问关于未来的深刻问题,不同职业的人给出自身职业的建议;
2.关于未来的工作,她会再牵涉到自身能力不足的问题;
3.有时,她会因被别人利用(做本不属于她的工作)而流泪;
4.她还曾问及关于人终极意义的问题。
~很多问题在即时状态是无解的。能力并不总能快速养成。
~容易情绪化的弊端暴露出来,然后被回避。
~她并没有在心中保有那些问题。在一瞬间,她用闲聊、喝茶、影视娱乐掩盖了这些暂时没法化解的问题。
午餐像早餐一样,夹杂着扯,但是时间更长。她和紧贴着她就座的玩伴分享着食物,而食物是充足的,分享只是用来表达爱。在吃饭时,她们的闲聊发音不清,时常出现误听。谈话内容有关新出的影视、减肥等生活的琐碎。
饭后,有时她和人们坐在室内喝茶,继续关于外部世界的谈資;有时没有喝茶,她刷刷手机,累了就躺在床上,午睡起来已然是晚餐时间;她也看时兴的电视剧。如果没有午睡,晚上她会睡得比较早。
我对她的印象是:生活习惯变化大、情绪反应强烈、对问题回避导致堆积:
~生活习惯的剧烈变化在环境改变时常常发生。结束高考上大学的学生、课时锐减的末期大学生和刚进入监狱的囚犯是典型的代表。环境强制的解除和设置是根源;
~情绪反应强烈,说明心灵还没有对状况有所觉察;
~对问题回避导致堆积,能力不足、本领不强会引发自卑,上学期间老师说“下面喊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听写”也能引发类似的反应。
委屈等情绪反应在时间的河流里得到净化,而能力和本领是河流本身出现的状况。前一次的忽略、回避只会引发下一次的恐慌。所以,她想当一个家庭主妇,排除社会竞争对自身技能的拷问。
晚饭类似午饭的重复,是获取能量的方式。
接着又是玩手机游戏上网等,一转眼就十一点多。睡前,她会看一下微信。她可能会回顾白天的种种经历,依然掌握不了的英语知识,没有充分学会的科目,在人际交往中的失落……
可惜的是,她并没有完全忘却白天发生的一切,不管是英语还是专业科目或是人与人的交往,她将经历浓缩为个人经验,一种习得性困惑、失败、绝望的经验。这整个过程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发生的。
人们时常关注新闻、明星、周围的人,几乎不关注自我;
人们对待问题时常忽略、逃避,而不是即刻化解;
人的眼睛是对外看的,
闭上眼睛,
觉察自己。
而这所有一切的努力,就是要努力成为一个非正常人,简称非人,弗人,也就是佛。
2018-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