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马世芳的《地下乡愁蓝调》

这篇文章是在看完马世芳《地下乡愁蓝调》之后写下的感想,因为读完这本书带来了太多的感动,所以有了下面这些零散的文字,如果你是一个认真的乐迷,相当推荐你读一读马世芳的这本文集。

Photo by João Silas on Unsplash

你可以将《地下乡愁蓝调》当作一部公路电影,或者,当作一辆虽老旧然而依旧凶猛呼啸的卡车,现在司机朝你停下来了,搭上你,一起上路吧在路上,乡愁是一管粗大的萨克斯,径自吹出满天霞光。

张晓舟《乡愁是给不回家的人》

张晓舟先生的序写的实在犀利,内容丰富,言辞生动流畅,一篇序言串起了整本书,虽然写不出如此美好的推荐序,读完全书依然抑制不住想写点乱七八糟的东西。

阅读马世芳的文章就像听到了马世芳的声音,脑子里充满那个留着一小搓胡子,带着微笑,在播音室里自得其乐的音乐布道者。

在他温婉、干净的文字里一个个故事铺陈开来,书中马世芳用自己的成长经历串起了整个台湾民歌及欧美摇滚的发展过程,其中有他自己的成长故事,有穿越时光的音乐作品,有留下风流篇章的人物,以及那些伴随着作品而诞生的往事。词句中还真诚地透露着马世芳对种种事物的喜欢、厌恶、憧憬和惋惜。

某些句子,就像他那幅墨色淋滴的题诗,经过二十多年,仍然触目惊心,不断刺痛我们的良心。

马世芳《那时,我们的耳朵犹然纯洁》

找来书中的音乐,一边听一边对照着文字游走在某个中学时代的编辑室、摆着破烂音响的体育馆、自由而充满希望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失控的阿尔蒙塔特、回荡着民歌的中山堂、1968年的捷克、贴着宣传纸的椰林大道……透过书中摘抄的歌词感受那些过去的时光在现代的映射,感受其中那些化不开的集体情绪,以及无法把控的狂乱、动荡、沉闷与冲动。

看到不同时代中与自己相似的经历以不同形式呈现在字句里,很多早就搁置在角落的记忆被调取出来,重新回味,很多如果当初不是这么选现在会怎样的想象一涌而来。

我只希望你也能好好读书。

马世芳《二十岁的佩伯军事与十六岁的我》

这是书中马世芳父亲对他说的话,相信在许多孩子的记忆里,都有过这样一个被父亲泼冷水的时刻,仿佛那个低着头带着一丝倔强的孩子从未长大,依然会躺在床上,在本该用作英语听力练习的卡带播放器中塞入一盒自己录制的音乐卡带,带上耳机,躲进另一个世界里寻找自由。

Photo by Simone Acquaroli on Unsplash

有时候,寂寞在音乐结束之后的宁静空气中涌现,你会愿意迟些再去换播下一张唱片,独自咀嚼一下这种感觉。你微笑摇头,你知道此刻没有人能分享这样的心情,尽管你也知道在这颗星球上一定有千千万万人在不同的夜晚和你起经历这样的感觉。更重要的是,你喜欢这样的感觉,这种既空虚又饱满的心情。

马世芳《那些寂寞美丽的噪音》

某些同样在青春记忆里出现过却表述不出来的模糊意像,经过马世芳的文字陈述变得真实而深刻,顿时心生感动,仿佛某个久别的好友拍拍你的肩膀对你说我懂,同时也在某些层面上重新定义了自己。

大时代已成小世界,乡愁是给没有家的人,那些在“娱乐至死”的天罗地网中突围的浪人,宁可如丧家犬继续在路上游荡。

张晓舟《乡愁是给不回家的人》

乡愁如张晓舟所说,是对乌托邦的执念与热望,刻在每个离家越来越远的人身上。在今天这个变化快到抓不住的时代里,行业兴衰无常,不停跳槽换工作,从一个别人的房间搬到另一个别人的房间也许是我们这代人的宿命,从上大学离开家开始,家似乎就越来越回不去了。高度发达的媒体,充溢着无数选择,各色网红直播、小视频;各路自媒体;社交媒体各色摄影展;消费主义鼓动下无穷尽的广告信息……然而就像摇滚乐,看似热闹,实则无处不浸透着寂寞。无穷尽的信息与变化影响着我们的先验假设与价值标准,“自己”在无数信息中变得模糊,我们经常需要重新小心翼翼的梳理自己的世界,寻找自己在外界的位置,寻求一条路径回到那种“没想太多”的状态里,把所有能量摆进去,活出自己的本色,就像胡德夫所讲的故事一样。

Kimbo(胡德夫别名)自己从来没有过上几天好日子。他当过油漆工,在工地扛过水泥、钉过板模、绑过钢筋……别人替他不平,他却说了一个小故事:有一次在阿里山达邦部落的河里,看到一群小孩子在游泳,小朋友很快乐地分享那个河水,又说着“我们原住民”怎样怎样……很自信很骄傲。那时我心里想,如果我曾努力做过什么事,所求也不过如此吧!自己要有信心,能够站起来,像个浪人也没有关系……

马世芳《“美丽岛”的前世今生》

一头砸进混乱中,寻找美丽的秩序,挖掘自己所爱,为了所爱全力以赴的人生,活得像个浪人又有什么关系。


相关链接:马世芳文集《地下乡愁蓝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鲁迅吾师: 冒昧给您写信,必会惹人以鼻嗤之。我称你为师,也定会令人耻笑。然中山先生自称洪秀全第二,也丝毫没有忌...
    UncleLemon阅读 218评论 0 0
  • 做梦和想象是很有用处的,因为人在睡梦中和在清醒时的性格是一样的,只是在梦中人的压力较小,人的性格会毫不隐瞒地被表现...
    圣涵2018阅读 172评论 0 0
  • 如今,由于就业难度加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可“社会实践是通往职业平台的捷径”,但是各类校园活动、讲座、实习之类的社...
    酱油社阅读 657评论 0 2
  • 一个人,面临各种打击,生存下去,实属不易。作为人,千万不要自我否定。 自我否定所带来的伤害,是非常巨大的。一个人怀...
    卓海阅读 74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