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有时候自己的选择并不是自己选的
1、
《穿普拉达的女王》里,女魔头说了一段长台词:“你挑了那件蓝色的条纹毛衣,你以为你自己是按你的意思认真的选出这件衣服。但是,首先你不明白那件衣服不是蓝色的也不是青绿色或琉璃色,实际上它是天蓝色的,而你从没搞清这个事实;而实际上你也不知道,从2002年Oscar de la Rent的发布会第一次出现了天蓝色礼服,然后我记得,伊夫·圣·朗洛也随之展示了天蓝色的军服系列,很快的,天蓝色就出现在随后的8个设计师的发布会里,然后,它就风行于全世界各大高级卖场,最后大面积的流行到街头,然后就看到你在廉价的卖场里买了它。事实上,这种天蓝色,产生了上百万美元的利润和数不尽的工作机会,还有为之付出的难以计算的心血……你觉得你穿的这件衣服是你自己选择的,以为你的选择是在时尚产业之外,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你穿的衣服实际上就是这间屋子里的人,替你选的,就是从这一堆玩意儿里。”
我们以为品位是我们自己调教出来的,审美也是我们自己养成的。其实,只是有那么一群人,活跃在潮流圈里,替我们选好,再大批量地影响我们的视觉和时尚风向标,最后,我们用“自己的品味”选了这件衣服,这就像一个圈套,但我们很乐意用“自己的品位”走进去,为自己套上最美的一件衣服。
2、
我以为就我这种逆来顺受的性格,是适合当行政人员的。
实习时,面试人对我说:“我建议你做文案”,初生牛犊,一脸茫然,那就试试吧~
最初,帮老板写演讲稿、写产品文案,好像老板满意,同事也不为难我;后来,换了正式工作,我还是选文案策划,做项目策划、写申请报告、协助老作家写了故事大纲;再后来,旅游小清新软文、科技智能文章·······然后,我还在无聊的日子里写起自己的生活感悟。一直写,一直写,不知道算好还是不好,总觉得这个选择挺适合我。
它不是我“选”的,只是在毕业择业时听了别人的话,选它试试而已,却成了后来我一直做的工作,工作了一两年,我也渐渐发觉,行政可能不是很适合我,看着公司行政人员每天和每个部门的领导、员工沟通,走来走去,讲来讲去;对比发现,我这个位置只要写,不用面对太多复杂的人事关系,简单,正好随了我的意。
别人给了你余地:“行政,我们不缺;文案,我们要,你选哪个?”选A还是B?好像有得选,又似乎没得选,留下就选B吧,我自己“选”的但又不是我自己主观选的,冥冥中,倒也合适!
3、
以前听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女孩到了适婚年纪,应该说在乡下那样的地方都快成大龄了,长得挺漂亮,相亲了很多人,就是看不上,父母急得半死,也一直施加压力,逼得无奈了,最后在父母亲戚的絮絮叨叨下,她开始和一个相亲对象约会,也开始谈婚论嫁,但女孩总有些不打在乎,忙于喜庆中,也就不在意她的情绪,后来,在婚礼当天晚上,作为新娘的她,跑了。
新娘没了,新郎家气冲冲要说法,这边父母对这个女儿又气又恨,赔了礼金,也决定不再认这个让他们丢脸的女儿,就这样女孩把自己的户口迁走,不敢再和家里联系,再后来,陆陆续续听说,原本女孩是有男友的,大概中间分了,后来又念念不忘,碰巧又联系上了,便成了落跑新娘,跑去和喜欢的男孩结婚。
那边,新郎重新娶了老婆,也算顺利成家,和和睦睦;这边,母亲想念女儿,父亲却说什么也不认,一直僵局,直到知道女儿迁户口为了结婚,丈夫对她很好,日子过得不错,怀孕也快生了,父母才渐渐释怀,同意见女儿女婿,一家团圆,等着未出世的外孙女降生。
女孩两次选择,第一次选择是在压力下的选择,父母亲戚絮絮叨叨逼着她方寸大乱,脑子里就剩:大龄未婚、闲言碎语、父母丢脸、合适就行、凑合过就会好·····她听着听着也就选择相亲结婚,造成了后来不愉快的局面。
所有人把责任都怪在了她身上,其实想想,她只是选择了那个对象,因为大家都说:“那男孩对她很好,每天来家里找她,还有心送她99朵玫瑰,家境也不错,以后她日子会过的很舒服”,时不时还提醒她:“要结婚了,别再挑三拣四,都对你这样了还挑,真不知道要找什么样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自己都给人造成负担了,拖不了,只能结了。
她自己在闲言碎语中“选择”的路很不理智,伤害了父母和对方一家人,自己也被家人抛弃了几年。还好,自己真正选择的男孩是对的,没有大富大贵,就普通工薪阶层,公婆视她为女儿,一家和睦温馨,她自己选择的路比认识几天就相亲结婚的两个姐姐幸福多了。
每个人总会遇见很多种情况:像我,接受别人建议找到适合自己职业的;像这个女孩,在别人絮絮叨叨中,选了不喜欢的但对她好到有负担的,最后做出不理智的事;像穿衣一样,选择大众化的方向,平平淡淡地走在人群中····有时候自己选的并不是自己真的去选择的,大多数都是被引导着去选择,这其中,结果不一定都很好,也不一定全都特别差,有人选错了职业,有人选对了婚姻,有出其不意的惊喜,也有意料之外的失望,全在生活这个大炖锅里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