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这个书名还是通过根据小说翻拍的影视作品,顿觉此书名有意犹未尽之感。
前几天因为课程令人难以置信的少,顿觉有些无聊,不肯轻易将时光托于宿舍一隅,加上经历了一些让人心头一直萦绕的琐碎,便想在学校的图书馆中寻的一处可以歇脚的好去处。在书架旁随意闯荡,目光停留在这书上,于是一切的邂逅自此之后有了期待。
本以为此书是以讲大道理为主,带有正能量的大结局来跌宕一生。却不曾想到读罢此书之后竟让我有些婆娑,书中的哀叹轻语在拨撩着我的思绪,于是我也被拉扯进那个时代的恩怨情仇中去,跌跌撞撞中倒也悟到一些感喟。前半部分讲的是过去,吴摩西历经跌宕不堪,后出延津寻自己被身边值得相信的人拐走的养女―巧玲。其实吴摩西一开始不叫吴摩西,叫杨百顺后来也是阴差阳错成了传天主教老詹的徒弟,改名成“杨摩西”,寓意“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一样,能把深渊中的延津人,带出苦海”。后来杨摩西“嫁给”吴香香,这才改了姓。从一个名字变化中我们就能知晓吴摩西是怎样的颠沛流离。这是“出延津记”。后半部分“回延津记”讲的是吴摩西走时的养女巧玲的儿子牛建国为摆脱孤独,弄清姥爷即吴摩西临死前说的话而走向延津。
一代人孤寂苦闷的心境在书中挥洒的淋漓尽致,一个“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就牵扯出一个精妙的见解,即圣人当时是伤了心,如果周边有朋友把自个儿的话都倾诉了,远道而来之人岂不是添堵?正是因为没有知心人才会在见到远道而来之人发此感叹呢!如此见解在一个小人物的嘴中娓娓道来,醍醐灌顶当切如此!
有一句话在书中提及过两次,也暗含书的主旨即“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以前”,如果不是“目睹到”这些人物曾经被逼到想杀人的疯狂,那么这句话想必不会让我惦记许久,沉重的曲调开始盘旋直上,中国人的缩影全都凝缩进这一句句言论中,有时候中国人活的就是无奈心累啊!但纵使生活万般不堪,中国的祖祖辈辈仍挺直脊梁,为摆脱孤独和累去坚定的追寻“一句顶一万句”。这份意志还会继续绵延,而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思考也会继续发光发亮,照亮我们摸索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