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来自学生的“情书”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刚走上工作岗位时,17岁多一点,比当时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大不了多少。
这是我工作的第三年。
我教六年级语文,这是学校第一届六年级,去年五年级期末考试,学习程度好的同学上了初中,程度差一点的,便留在小学上六年级。为了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我便要求学生们记日记。
“下课”,随着一声下课,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如平静的湖面忽然起了浪,我正要走出教室,语文课代表晓玲叫住了我:“老师,这是今天交的日记。”我接过这摞本子,继续向室外走去。
外面下起小雨,暂时没有停下来的迹象,而我的办公室和教室不在一幢楼上,我要穿过这雨幕才能到办公室,我犹疑了一下,看了看天,然后低下头,身体略往前倾,把手中的本子,紧紧护在胸前,朝办公室的方向跑去。
到了办公室,一古脑把本子放在办公桌上,还好,没淋湿。我用毛巾略擦了擦头上脸上的雨珠,开始像往常一样批阅起日记来。
有几本写的好的,我在上面画了一个大大的三角符号,想着可以把它们当做范文来念。刚翻开下一本,一张纸映入眼帘,上面的一段话让我惊的下巴差点没掉下来。“老师,我会是这个世界上待你最好的人……”看到这些纯真又幼稚的话语,心里又好气又好笑,当然,也夹杂一些喜悦。
一翻名字,高小波,他班里的“刺头”,一双大眼,略往外凸,嵌在白净瘦削的脸上,更显得有神,脸上总是一副不情愿的样子,但当受到表扬或是高兴时,便会低了头,侧过脸去,不好意思般地抿嘴笑着。
我说这两天,讲课时,总觉得有双眼睛盯着我,我环视教室时,会发现他急急忙忙低了头,因为这个,我批评他上课不专心,他只低着头不言语。原来这孩子是有心事呀!
我想在他的日记上写点什么,但犹豫再三,终究还是没写。只是把这张纸小心翼翼折起来,压在抽屉里的书下面。
伴随着“叮铃铃”的上课铃声,我走进教室,学生们看到我,坐的更端正了,仿佛每个人都突然长高了一截。一双双清澈的眼睛满含期待地看着我,我先表扬了一些日记写得好的同学,还挑了几篇范读,然后顿了顿,微笑着说:
“同学们,老师发现你们的日记写得越来越好了,也谢谢你们的信任和喜欢,有些同学愿意用日记向老师分享你们的喜悦与烦恼,老师知道你们喜欢老师,老师也喜欢你们,老师也愿意成为我们同学们的好朋友。老师也希望你们越来越棒!”,我看了高小波一眼,他仰着脸看着我,眼睛里闪着光。
这是我当时所能想到的的最好的方法,这个小插曲结束了,他在随后的学习中,明显努力了许多,最后顺利升入了初中。
一封信
热情有余的人,往往耐力不足。
这是参加工作的第五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心中对于工作的热情也如潮水般日渐退却,我感觉进入了第一个职业倦怠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备课、上课,让我觉得自己似乎成了一台机器,上课仿佛成了例行公事。繁琐枯燥的工作再加上略显微薄的工资,不平衡感与厌倦感便时常袭上心头,直到有一天,我收到了一封信,是一个以前教过的学生相帅兵写的。
他在信里写道:“那时我学习很差,是您让我树起了努力学习的念头。”“以前我是个天真的小孩,因为您的指导,我才不断的学习知识,懂得做人的道理。”“在小学,你塑造了一个‘不太平凡’的我,到了中学,我也努力保持自己,继续做一个‘不太平凡’的我。”
我读着这封信,脑海中迅速搜寻出相帅兵的形象:个子不高,单眼皮,眼梢细长。当时学校要举行广播体操比赛,班上缺少一个领队,他平时走路用是昂首挺胸的,就想让他试试,结果喊口令声音洪亮,指挥动作也做的像模像样。
于是决定由他来领队,在那次比赛中他表现出色,我们班拿了第一名,后来他担任我们班的体育委员,有一次学校举办文艺汇演,他也因那次的亮眼发挥,而成为了学校文艺汇演的主持人。
读完那封信,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原来作为教师,你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爱抚的眼神都会给孩子们以情感上的滋润,行为上的激励,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这让我们在温暖别人的同时,也深刻地感受着自己生命的有力感和价值感。这是金钱所无法比拟的。
生命的意义远不止于功利。就像“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是为了吃饭”一样,生活中许多微小中藏有博大,短暂中孕育永恒。这让我在汗颜与羞愧的同时也明白了,要做一位好老师,仅仅有激情是不够的,因为当激情日渐退却时,更需要一份坚守。
5本优秀作文选编
这是自制的学生的优秀作文选,那本没有本皮的应该是2003——2004年的学生作文汇编的,最晚的是2015——2016年的,这些都是平时批改学生的日记,作文,遇到好的,就嘱咐学生把作文誊在上面。
当时只是单纯的想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学生认真写作,记得当时还对学生说,你们现在写的作文我给你的保存起来,以后老师再教到你们的弟弟妹妹,他们也可以看到你的作文呢!说完自己和学生一块神往一番。
没想到整理好之后,再读竟成了一种回忆和珍藏,有时会拿出来让后来教到的学生看,但总觉得他们看时不爱惜,现在很少拿出来给学生看。虽然搬了几次家,这几本一直带在身边。
还想着,如果这上面的那个学生,偶然看到自己小时候写的作文,不知道会有什么反应?
有时候还想着,时间再长的话,本子变黄纸变脆,难保存,想着把这些转化成电子档保存。
后记
(这是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在絮叨几段与文字有关的过往,其实第一部分早已成文,中间生病,搁置了几天,今天重又拾起来,有点说不清的别扭,也可能是生疏了,就像一个赶路的人,走累了,坐在那儿歇会儿,再继续上路时,觉得腿脚比之前更沉了。)
365极限挑战营第十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