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之前围观了两场在国关的辩论赛,看完后总算对赛事流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之后又有一个同学和我讨论了一些关于辩论赛的内容,我忽然从之前的自己黑历史中看出点眉目。我还是太年轻。
记得大蛇丸在火影的后期,大概是兜学会仙术那段,曾在兜的回应中说过这么一段话,大意是:只要你掌握了足够多的情报,你就可以知道任何事情。我有段时间也有一种类似的感觉,只要你了解足够多的论据(感觉论据这个词也让用烂了,再没有这个词所该有的精确和客观了 无奈),你就可以推导出任何结论,于是我一度怀疑辩论的意义。因为你只要掌握足够多的论据,完全可以推导出或推翻任何结论。之后在看了一些题目之后,我又发现何止如此,许多正反方的观点没有对错之分,二者合并只是更加全面了。所以,我写下这些时依然想不通辩论的主观意义是什么。
但看了国关的两场辩论及一位辩论队的学长的点评之后,我了解到它的一些客观意义。众所周知,辩论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时间限制,这也是我不喜欢的。(所以我在看完之后感叹道,唉,原来这是辩论呀,看来我更喜欢骂街。这些限制总是让人不尽兴)而包括时间限制在内的一系列的辩论规则与限制,与它的客观意义有关。我所理解的它的客观意义在于它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辩手对话题的掌控能力和一种有趣的交流能力。
这种掌控能力体现在-一是不偏题,对于一方来讲,不偏题意味着始终使话题集中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对于另一方也是这样。可是两方既定话题都是对己方有利的话题,所以之二就是对话题的引导--主动拽,所以看点就在于“两方如何撕”--即如何将话题引导到己方范围之内。
这里面有几种有意思的情况,一是两方都没有这种意识,就好像杨戬VS孙悟空,随打随走,最后不定去了哪。(此处为宝莲灯而非西游记中情节,好像情节发生在沉香某次大闹瑶池时)这时候评委如果比较专业的话就会比较绿,技术方面的评价基本放弃,单看哪边比较出彩了。
二是其中有一边有这种意识,而另一边没有。这时情况更加有趣。若是有意识这一方掌控力比较强,就能够不动声色地将对方放倒在自己的地盘。如果这一方比较弱,就会出现生拉硬拽的情况-即等对方发言之后生硬地问一句“那么对方辩友怎么看待XXX(某具体问题)呢?”这时候对方强则入敌方阵营如入无人之境,弱则勉强一答同样句式反戈一击。总之一定够有趣,但必定不精彩。
如果双方都有这种意识,那就是真正的观点的交锋了。
说着说着差点忘了说那种有趣的交流能力。你有没有遇到过看或者听某些之前并没有了解过的东西时就靠它本身出现时的“形态”就有了大致的了解。(比如,我之前没见过brokenheart这个词,但是你问我are you brokenheart?时,我就基本了解了词意和你的意思)这种能力狭义一点就是在质问对方的问句中包含了对问题的阐释而使观众听懂。为什么说这种能力有趣呢?就在于有不少辩论存在某一次准备充分但是在辩论过程中轻则观众不知道他在说什么,重则对方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就变成了完全的自说自话。而且这种能力不局限于辩论,日常交流中也有用。
说到最后,我想说一说我对之前失败的反思,首先是我没有团队意识,这点我由衷承认并对另外三位队友感到十分抱歉。但我想在这里说的是我之前一直有的一个疑问--为什么我碾对方时他们总是没被打趴下还有力气反击呢?我在和张雪的讨论中的出了答案--我知一味回应对方质疑,却没有反问……
多么痛的领悟,让我去哭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