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设计应用程序时,可以使用多种对象之间通信的模式。以下是通知、代理、KVO、闭包、单例模式、观察者模式、消息中间件、命令模式、数据绑定等通信模式的整理,包括基本原理、适用场景、运行成本、内存方面的简要分析,并提供了每种模式的简单示例代码:
### 通知(Notification):
- **基本原理:** 一对多的观察者模式,发布者发布通知,多个订阅者监听并响应。
- **适用场景:** 适用于解耦、一对多的场景,例如系统级别的事件。
- **运行成本:** 相对较低。
- **内存方面:** 通知中心维护通知的观察者列表,可能涉及到引用计数的管理。
```
// 发送通知 [[NSNotificationCenter defaultCenter] postNotificationName:@"MyNotification" object:self];
// 接收通知
[[NSNotificationCenter defaultCenter] addObserver:self selector:@selector(handleNotification:) name:@"MyNotification" object:nil];
// 处理通知的方法
- (void)handleNotification:(NSNotification *)notification { // 处理通知的逻辑 }
```
### 代理(Delegate):
- **基本原理:** 委托模式,一个对象将某些任务委托给另一个对象来完成。
- **适用场景:** 适用于一对一的协作,例如视图控制器与视图之间的通信。
- **运行成本:** 相对较低。
- **内存方面:** 代理是一对一的关系,通常不涉及大量的引用计数管理。
```
// 定义委托协议
@protocol MyDelegate <NSObject>
- (void)delegateMethod;
@end
// 提供委托的类
@interface MyProvider : NSObject
@property (weak) id<MyDelegate> delegate;
@end
// 使用委托的类
@interface MyUser : NSObject <MyDelegate>
@end
// 在使用委托的类中设置委托
MyProvider *provider = [[MyProvider alloc] init];
MyUser *user = [[MyUser alloc] init];
provider.delegate = user;
// 当某个事件发生时,调用委托方法
[provider.delegate delegateMethod];
```
### KVO(Key-Value Observing):
- **基本原理:** 允许对象监视另一个对象的属性,并在属性发生更改时得到通知。
- **适用场景:** 适用于需要观察对象属性变化的场景。
- **运行成本:** 相对较低。
- **内存方面:** KVO 使用了运行时编程,需要动态生成子类,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内存的分配和释放。
```
// 观察者类
@interface MyObserver : NSObject
@end
// 被观察者类
@interface MyObservable : NSObject
@property (nonatomic, strong) NSString *propertyToObserve;
@end
// 在观察者中添加观察者
MyObservable *observable = [[MyObservable alloc] init];
MyObserver *observer = [[MyObserver alloc] init];
[observable addObserver:observer forKeyPath:@"propertyToObserve" options: NSKeyValueObservingOptionNew context:NULL];
// 在观察者中实现观察者方法
- (void)observeValueForKeyPath:(NSString *)keyPath ofObject:(id)object change:(NSDictionary<NSKeyValueChangeKey,id> *)change context:(void *)context {
// 处理观察者方法
}
```
### 闭包(Closure):
- **基本原理:** 使用闭包传递代码块,允许在需要的时候执行。
- **适用场景:** 适用于简单的回调,特别是在异步操作中。
- **运行成本:** 相对较高。
- **内存方面:** 闭包作为对象时,可能需要在堆上分配内存,使用过程中需要管理闭包的引用计数。
```
// 使用闭包作为回调
func performAsyncTask(completion: @escaping () -> Void) {
DispatchQueue.global().async {
// 执行异步任务
// ...
// 调用闭包回调
completion()
}
} //
调用函数并传递闭包
performAsyncTask {
// 处理异步任务完成后的逻辑
}
```
### 单例模式(Singleton):
- **基本原理:** 通过单例模式创建的对象可以在整个应用中共享。
- **适用场景:** 适用于需要在多个对象之间共享状态或数据的情况。
- **运行成本:** 相对较低。
- **内存方面:** 单例对象的创建是惰性的,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会创建实例。
```
// 单例类
class MySingleton {
static let shared = MySingleton()
private init() {
// 初始化
}
}
// 使用单例
let myInstance = MySingleton.shared
```
###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 **基本原理:** 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变化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 **适用场景:** 适用于对象间存在关联关系,一个对象的状态变化需要通知其他相关对象。
- **运行成本:** 相对较低。
- **内存方面:** 观察者模式通过回调机制实现,观察者需要持有被观察对象的引用,可能涉及到引用计数的管理。
```
// 主题协议
protocol Subject {
func addObserver(_ observer: Observer)
func removeObserver(_ observer: Observer)
func notifyObservers()
}
// 观察者协议
protocol Observer: AnyObject {
func update(_ message: String)
}
// 具体的主题类
class ConcreteSubject: Subject {
private var observers = [Observer]()
private var state: String = ""
func setState(_ state: String) {
self.state = state
notifyObservers()
}
func addObserver(_ observer: Observer) {
observers.append(observer)
}
func removeObserver(_ observer: Observer) {
observers = observers.filter { $0 !== observer }
}
func notifyObservers() {
for observer in observers {
observer.update(state)
}
}
}
// 具体的观察者类
class ConcreteObserver: Observer {
private let name: String
init(name: String) {
self.name = name
}
func update(_ message: String) {
print("\(name) received an update: \(message)")
}
}
// 示例用法
let subject = ConcreteSubject()
let observerA = ConcreteObserver(name: "Observer A")
let observerB = ConcreteObserver(name: "Observer B")
subject.addObserver(observerA)
subject.addObserver(observerB)
subject.setState("New State 1")
// 输出:
// Observer A received an update: New State 1
// Observer B received an update: New State 1
subject.removeObserver(observerB)
subject.setState("New State 2")
// 输出:
// Observer A received an update: New State 2
```
其他三种iOS不常用。
### 消息中间件(Message Bus):
- **基本原理:** 使用消息中间件作为中介,对象通过发送和接收消息进行通信。
- **内存方面:** 消息中间件可能涉及到消息的序列化和传递,会产生一些临时对象,需要注意内存的管理。
- **注意事项:** 消息的内容和生命周期需要合理设计。
### 命令模式(Command)
- **基本原理:** 将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使得可以参数化客户端对象与具体执行请求的对象之间的关系。
- **内存方面:** 命令模式通过将请求封装为对象,可能涉及到额外的对象创建和销毁,需要注意内存的管理。
- **注意事项:** 命令的生命周期需要合理管理。
### 数据绑定(Data Binding):
- **基本原理:** 允许视图和模型之间的同步,当模型数据发生变化时,视图会自动更新
- **内存方面:** 数据绑定可能需要创建监听器对象,用于监听数据模型的变化,需要注意对象的生命周期。
- **注意事项:** 频繁更新数据模型可能引发性能问题,需要谨慎设计。
总体而言,每种通信模式在内存方面都有其特点,需要开发者在设计和使用时考虑内存的管理和优化。避免潜在的循环引用、滥用观察者等问题,有助于确保内存使用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