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押的那个坑还没填完,本萌又开始喜新厌旧,心思思要开园林这一部分。唔,反正只是一个写给自己看的小册子,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吧。
讲真,园林和瓷器,都是本萌的心头好。也许正因为徽宗的艮岳与汝窑,才让本萌有了写这本册子的想法。
最早知道有园林这个事情,是儿时读唐传奇李娃传。其中讲到,“遂偕入西戟门偏院。中有山亭,竹树葱蒨,池榭幽绝。生谓娃曰,此姨之私第耶?笑而不答,以他语对。” 沈园有陆游唐婉钗头凤的故事,普救寺花园中有莺莺与张生的故事。以至于后面很长一段时间,我对于园林的理解,多是觉得其绮丽多媚,也因此才成为了才子佳人故事绝佳的载体。
个人的一点拙见,园林主人的心境,其实是决定了这个园子的逼格最重要的因素。苏州的园林,鲜少以姓氏命名。比如本萌最爱的网师园,其原为南宋官员史正志退居苏州时筑园所建,名为渔隐。说到渔隐,其典故乃是出自唐代隐士、玄真子张志和。说起张志和,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说起“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大家肯定都记得。这首大名鼎鼎的渔歌子,其作者就是张志和。张志和归隐后,常年以一叶扁舟为家,以垂纶捕鱼为乐,自号“烟波钓徒”。除了诗词之外,明代董其昌《画旨》一书中对张志和的书画水平,也颇为推重,“昔人以逸品置神品至上,历代唯张志和可无愧色。” 也正是如此,“渔隐”二字也成为了归田园的代名词。清朝乾隆年间,光禄寺少卿、元和宋宗元重建此园,因有旧名渔隐、且为宋公归隐之地,遂将此园命名为网师园。
再比如本萌超爱的拙政园,园主人也没有把自己的名字放进去,而是以《闲居赋》之,“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而将此园自谦为拙政园。
既然话题都已经偏到拙政园上了,就顺便说说拙政园的两绝吧。
拙政园的第一绝,当然是小飞虹。尽管廊桥在我国的建筑史上已经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小飞虹却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其得名乃是取自南朝鲍照《白云》,“飞虹眺卷河,泛雾弄轻弦”。既然已经扯到这么远了,就顺便再说说鲍照吧。杜工部评价白也诗无敌,也提到了太白也颇有“俊逸鲍参军”之风。这里的鲍参军,就是鲍照。太白之“五花马,千金裘”,与鲍参军的“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颇有应和之处。而行路难中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则是出自鲍诗《拟行路难》中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说到园林,不得不提的就是造园中必不可少的奇石。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评曰,“水令人远,石令人古,园林水石,最不可无”。因此,我们评价一个园子是否高端、大气、上档次之时,往往一是看水景,二是看石头。
园景所用的石头,又以太湖石为最。白居易咏太湖石曰,“烟翠三秋色,波涛万古痕。削成青云片,截断碧云根。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