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辉随笔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对于经常出门在外而很少回家的朋友们来说是经常会念叨地一句寄托思念家乡亲人的名言。在这一年的节气当中,“中秋节”更算得上是一个很重要地节日。然而在“中秋节”里最能代表这个节日的“独特美食”则非月饼莫属。在电视上我们也经常会看到对于常年在外很少回家的朋友们每逢中秋佳节到来之际都会捧上一盘香甜地月饼,将浓浓的思乡之情寄托于月饼之中。
现如今在人们看来,物质生活可谓丰富多彩,各种美食琳琅满目。月饼这种最能代表“中秋节日”的食品早已经被人们看的不在是那么“高贵”的东西,它只不过是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走亲访友时一种必带礼品而已。可就是在30年前儿时的记忆里,月饼在我的眼里可算得上是一种很“奢侈”的美食了。记得那个时候我和同龄的小伙伴们一样都生活在原上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里,由于当时原上通往城里的交通不是很便利,对于当时以种地为生的庄家人来说,在“中秋佳节”到来之际要走亲访友之时,月饼这种很难买到的食品就会被原上人们用点心、麻饼、鸡蛋糕,之类的食品来代替。
很清楚的记得当时每到阴历的八月十五“中秋节”到来的头一天,村子各家的厨房里就会忙碌起来,每个疼爱自己孩子的母亲会用一种特别的美食“糖坨坨”来替代月饼,我觉得当时它那香甜的美味毫不输给当今的月饼。“糖坨坨”就是用红糖或白糖加入剁碎的青红丝、核桃仁、花生仁、面粉拌均匀后,用面团包裹起来用擀杖擀成一个个形似月饼大小的糖饼,放在锅里烙成两面金黄即可。刚出锅的“糖坨坨”外皮脆黄,会使人迫不及待地拿上一个咬上一口,烫嘴的糖汁立刻会顺着“坨坨饼”的边沿缓缓流出,这时的伙伴便会不由自主的抬起手来用舌头顺着流出的糖汁快速的舔了上去,抹得两个嘴角都沾满了糖汁。提到这个场景你会不会想到人们说过的一个小笑话:“有一个老汉吃油糕时将脖子烫了个包,不用说老汉肯定也是抬手用舌头去舔流在手上的糖汁时,没注意手上咬开的油糕里还有糖汁流出,便不小心滴在了脖子上烫了个大包”。当然这个小故事是人们随口传说的,但是这种夸张的吃相足以证明陕西人对民间美食的钟情于热爱。
转眼小时的那些带有民间传统乡土气息的美食已经很少见到,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制作美食的机器、模具,代替了传统的手工作坊。现在的“中秋节”各大超市的货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月饼,任人挑选。可是又有那种月饼的味道能替代了儿时原上农家人手工烙制的那个“糖坨坨”的味道呢?我觉得那个味道才更能体现出“中秋节”这个传统的节日。因为那个手工烙制的“糖坨坨”里不仅是包着甜蜜的糖馅,更包含着长辈人对自己亲戚朋友亲切的祝福于关爱之情。
时至今日我仍非常怀念那种味道,想到它就会使我瞬间好像又回到了30年前的那个很简单而又很怀念的中秋佳节。
2017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