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日更啊,掉链子啦,掉链子啦,一掉就捡不起来,加上年关忙忙碌碌,索性又开启了“时时自省但不自责”的模式。好在这周我们小组又干了一件挺有滋养的事,响应224班级的共读《非暴力沟通实践篇》这本书,我们也开始了共读此书第三章,也为本周日我们组班会领读做准备。对于举办班会,我的意见是,班会举办了百多场,形式都很熟悉了,贵在班会的内核,本质有干货,让举办组和参会者都有受益才是好班会。鉴于此,在组长的号召下,有空的小伙伴本周一就开始每天清晨6:30开始的共读,这两天读完各自分享完闲聊一些竟都到了八点。
共读咱也没玩过,不知道咋个操作,但有一定是清晰和坚定:得读起来。时间方面我的态度是,如果是心里认定眼下重要的事情,一定会安排出时间档期来保障。所以人多人少无妨,我们不是常说先完成再完美吗。这两天清晨共读的效果来看,还是很不错的。
首先,要不要先读过一遍再来共读。如果能自然更好,实际情况是生活中大家忙得很,就是因为没法自己先读(这里的读当然是有质量专心认真的读),所以才要安排共读,用氛围来带动,所以不拘泥有没有读过。
其次,没有读过就共读,过程会不会很磕巴?会,毕竟是第一次读,而且老外对于这类心理方面书籍的写作手法并不通俗,甚至朗读顺畅下来都有困难,我们这两天实践也有这个感觉。
第三,那这样会有收获吗?当然有,我们发现因为晦涩因为没有提前读过,必须慢下来,一句句读过去,对一些拗口不好理解的来回读几遍,对一些触动到我们的字句来回读几遍,印象是比自己读的时候深刻得多。这个道理可以参考孩子没上过培训班,课堂听课往往更认真。
第四,那到底是怎样共读的?共读应该是见仁见智的,我不喜欢探讨太多的技术方法,或者辅以理性的框架。干,就完了,走心去做,在做的过程中自然会发现这样很顺畅,那样有点不对劲儿,有点别扭,那就调整呗。目前我们小组的三四个伙伴共读的脉络是:
① A伙伴 读一个小主题(可能是导言绪论或概括性段落),在读的过程中,其他伙伴认真专注倾听同时根据各自理解做记号标注等;
②完这小小的一节,每个小伙伴轮番就刚才在读和在听过程中有不明白的,费解的,有感触的,自己有做了记号的几个细节做个简短分享和讨论,还有加入自己有触动地方在生活中发生的事例,实用性非常凸显。另外比如不理解这个地方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几个臭皮匠一碰撞就明白了。
③ 然后继续往下读,如果是对话角色扮演,我们就由两个伙伴来扮演。
大致就是这样,NVC体系在全世界,在中国也是有许多的专业团队组织在学习,在共读,我们这也就是自我波索和土办法,事必作于细多半也不会错到哪里去,下次或许观摩其他小组的共读以及邀请伙伴来做带领借鉴,先完成再完美,这两天的收获颇丰,每天共读完都想写一篇简书,比如今天我们弄懂了同情与同理心的差别。
这些的前提是阅读不功利,不求快,于是我们几个小伙伴达成共识,或许这本书,我们会一直持续读一年,如能这般也是不错,对于这本书的兴趣我是极大。敬请期待我们的共读一路持续,待时机成熟也欢迎大家加入。附上,昨天我们的组长共读首日的心得分享链接:
共读《非暴力沟通实践篇》第一天 - 简书(点开看看,猜测你也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