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待一位患有焦虑症的朋友。
人到中年,工作稳定,家庭幸福,父母安康,妻子贤惠,儿子聪慧。然而,言谈中却充满了焦虑感。
问其原因,却告知,自己也不明白自己所焦虑之处。现在偶尔会有烦躁的时候,情绪控制不住,靠吃药或者嚼口香糖才能缓解过来。
聊了很长一段时间,排除了工作、经济、孩子、夫妻等因素,最后剩下来只剩下他自己对自己焦虑症的焦虑。意思是,自己有一些焦虑的情绪,然后就给自己贴上了焦虑症的标签,四处求医问药,想赶快把自己的病症治好。越着急,越焦虑,恶性循环,适得其反。
作为心理咨询师,告知其在遵守心理科医生医嘱的前提下,告知其尝试下森田疗法。
所谓森田疗法,意味着全部接纳自己原有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与“疾患”共舞,顺其自然。在完全放弃抵触所谓的原有病症的情况下,焦虑感会慢慢降低,人身的自愈机制会启动,心理和生理的症状都会慢慢改善。
森田疗法由日本慈惠医科大学森田正马教授在1920年创立,主张顺应自然、为所当为。治疗的目的是使患者生活于现实之中,医务人员对病如何治疗不作回答,启发患者“从现在开始,不追溯过去。而重视当下生活,使患者不注意自己的状态,而是回到现实中去追究健康人的生活”。
一 焦虑的人生
我自己本身也是一个高度焦虑的人。
如同很多性格一样,易焦虑人格是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大学之后,重新接母亲来城里生活,发现母亲也是一个极其容易焦虑的。但是我们焦虑的事项、诱因都有所不同。
我们最好不要把自己的缺点归结为遗传,这样既放弃了自己的责任,也放弃了人的自由意志、自由选择。
我们只是认为,通过分析自己长辈的一些心理习惯、行为模式,可以更好地看待我们自己,分析我们自己。
我有一定的学习焦虑症。意思是一段时间不更新自己的知识,不去了解工作最前沿的状态,就感觉自己要被时代抛弃一样。这种焦虑当然与老爸一直要求我必须考全年级第一才算达到目标有关系。
我也有一定的社交焦虑症。在人群中,总是有一种不舒坦的感觉,容易害怕被评头论足。别人的评价,别人是否满意,都是我焦虑的一个来源。
我有强力的意义焦虑症。总是在衡量自己做的工作是否有意义,对未来的发展是否有意义,什么才是有价值的生活,能够体现自己价值的工作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自己该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这些焦虑一直伴随着我,从小到大。我甚至从小就思考过人生。
二 焦虑的意义
我曾经一度讨厌自己的焦虑人格。
我极其羡慕一些朋友的潇洒,成绩好了坏了无所谓,工作好了坏了无所谓,有没有前途无所谓,有没有意义也无所谓。
那些不焦虑的朋友,倒真不是所谓的官二代、富二代,也不是学霸、神童。只是他们生活的比较豁达,拿得起放得下
那些不焦虑的朋友,还有一些是比较平和的人。他们天生性情比较平和,活在现实的生活里,热爱生活,珍惜当下。
那些不焦虑的朋友,有自己的目标,但是不强求;有自己的理想,但是不着急。有自己的节奏,不跟随别人起舞;有自己的抱负,按照自己的步伐前进。
我曾经这么羡慕这些不焦虑的朋友,然而我发现有些性格,不是我想改变,就能改变。别人的优点,不是我想学习就能学习的。
然而,焦虑真的一无是处吗?曾经我极端否认的自己的性格特点,真的是缺点吗?
年过而立,回看自己的人生之路,我却慢慢感谢自己的焦虑性格。
因为学习焦虑,我时刻注重自己知识的更新,时刻从更高的角度,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工作之余,不断的学习,让自己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考了证券从业资格证、心理咨询师证书、司法考试。如今又在挑战会计从业资格证。也许考证对我来说,不是要求证书能够带给我什么实际的好处,而仅仅是为了减缓自己的焦虑。当然,拥有这么多证书,也带来很多额外的受益。
因为社交焦虑,我反而拥有了更多的朋友。因为自己在这社交中比较敏感,比较在意别人的意见和看法,更容易换位思考,更容易照顾到别人的感受和情绪,所以反而从外在看来,我非常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总体而言,我也是一个外向的内向主义者。
因为意义焦虑,我经常性进行哲学思维的学习,看各种思想性和意义性的书籍,关注一些禅修和灵性的思维模式。为了寻求生活的意义,我不惜花了2年的时候修了心理咨询师,系统学习了心理学知识,弥补了自己的知识缺陷。自己的关注点,从关注外在的世界的知识,变成了更加关注自己内在的世界。
以上便是焦虑之于我的意义。
我很感激,自己的焦虑是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而不是等到了人过中年才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焦虑性格。
我很感激,自己的焦虑性格给我带来的目标感、进取感以及相应的人生意义。
我很感激,自己的焦虑带来了自己对生活意义的探索,如今活的相对豁达,不再为了一些繁琐的事情而焦虑,不再因为一时的得失而焦虑,不再因为比较心而焦虑。
三 不焦虑的生活
虽然焦虑带给我很多的好处,但是我依然希望过上不焦虑的生活,尤其是在我未来的日子里。
如何过上不焦虑的人生,我觉得未来的日子里要在思维上解决几个重要的问题,才可能不在一些细枝末节的生活中焦虑而无法自拔。
一是要了解自己的焦虑源。自己的焦虑来自于生活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压力还是生理疾患压力。现实的压力要制定现实的目标,如果可以解决,那就努力去解决吧,如同森田疗法中所指出的,为其当为。
二是要学会无条件接纳。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当有些事情实在非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可以解决时,我们最好的选择就是接纳。唉声叹气,怨天尤人,并不能带来任何的解决方案。除了接纳,我们就是等待,也许时间会给出最好的答案。也许还要用一句话来安慰自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三是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容忍度。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亦或是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我们都应该学着去容忍生活中的变迁。当生活发生了不如意的变迁,我们要充分意识到这都是生命发展的正常现象;当别人背弃了我们,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这都是人性的正常现象;当我们自己的身体发生了不如意的变化,我们应该意识到这都是生理发展的正常现象。
四是要学习自己认知模式的调整。同样一件事情,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认知模式。同样是阴雨连绵,有的人唉声叹气不能出去游玩,有的人是诗兴大发,吟诗作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任何事物,总有不同的认知角度,即使有些事情表面看起来就是一个悲剧而已。调整认知模式非常之难,一方面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的精神;另一方面,如果自己做不到自我调整,那就要寻求心理工作者的帮助。
五是不要有“比较心”。人生中大部分的不快乐,来源于我们与别人的比较。我们从小到大,都容易拿别人来做参照物。用外在的参照,来衡量自己的学习、生活甚至价值。假如你工作年薪10-20万,按理说你应该很幸福,但是你经常与年薪百万的人进行比较,你的幸福也会大打折扣;明明你的妻子很温柔贤惠,可爱大方,但是你非要于某个电视剧里的偶像进行比较,你的家庭幸福感也会降低;本来你的孩子聪慧非常,你非要你的孩子考上全班第一才叫表现好,你的亲子关系必然危机重重;本来你有自己的人生的小目标,非要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奋斗的意义和价值,你自己的工作成就感就会减低很多。所以,不起“比较心”,你的人生才有了平和的可能性。
六是不要有太多的“希望”。希望是人生的意义之一。但是如果全部的生活都寄托在希望之上,那生活必然会出现很多问题。对生活不要有太多的期望,对爱人不要有太多的苛求,对别人不要有太多的要求,这都是我们生活幸福的小窍门。所谓是,放下期望,立地成佛。
你所谓的“宅”,其实叫“深入简出”——阿Q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