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话,是得到《五分钟商学院》刘润老师在他的直播中提到的。当时对自己的触动很大。
当知识成为一种经济,当付费学习成为一种新兴普罗大众的方式,似乎让人们更平等的学习到各种专业有利于个人成长的知识和技能。但人与人之间终究是有不同,你是否能够成功追赶别人,或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功,都是需要从量到质的转变,需要时间来实现跃迁。只是真的有早晚之分,不可强求。
把老师的直播内容做个总结,和大家分享。希望你能有所收获。
商业篇
商业的本质:传递价值和创造价值
第一:传递价值:提高效率的方法提高低倍率。三个关键词: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场买衬衫,西装料子很好,摸了质地不错,又试了一下,到刚才为止,你是在现实商业世界获得了衣服的信息,购买决策是机遇信息,到收银台付款,你完成了资金流。收银台回单回到店里,西装拎回家,是物流。一只再说,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有其商业逻辑。如何利用商业本质看到变化?比如,阿里巴巴在3.9 做了扫码购物的活动。去超市看到东西你先别买,拿手机扫一下,看到在天猫便宜了多少钱,就不会在实体超市购买了。把信息流的工作让超市完成了,天猫完成了资金流和物流,实体店变成了体验店,让用户获得信息流,沃尔玛承担这个成本,收益天猫实现。
第二:创造价值。目前劳动力在减少,据调查,90后比80后少了30%,00后比90后少了19%。少的劳动力养活多的退休人口,怎么办?每个人创造的价值要是今天人的2倍以上,科技品牌创意,用这些手段来放大。哪些科技对劳动力成本的依赖会越来越少?投资那些对人使用最高效的公司,用科技代替劳动力。比如coin公司,做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合同服务,来审批合同。
商业篇到底讲了什么?两件事,传递价值和创造价值:提高效率降低低倍率,用创新的方法提高定价权。创新+效率就是基本逻辑。
管理篇
(一)什么是管理? 企业的管理是激发别人的善意。随着科技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企业和劳动者不能简单认为是雇佣关系,而是理解为合伙关系。在企业里应该只有资本+人才的合伙制关系。其实《联盟》一书中也有提到类似概念。即使离职的员工都可以作为企业的宣传者和合作者,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在企业里有四种激励员工的方式:
1. 工资:是付给员工所承担的工作责任,而不能作为奖励
2.奖金:是激励员工超额完成业绩的
3. 股票:和期权,分红等都属于企业利润的分红,具有长期激励的作用
4. 价值观:可以覆盖前三者。一般在创业公司,价值观是很重要的
(二)战略-组织-人:梳理一个公司组织架构的方法论
以“韩都衣舍”组织解决人的问题作为案例分析
战略:远景,目标,价值观的结合体(动力来源于战略)
组织:执行,协作,分解任务(组织大于人)
人: 创造力,积极性和执行力
“我们渴望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夫,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于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亚当斯密《国富论》
个人篇
知识: 大脑
技能:实战意义很大,练习-用手
态度: 同理心-用心
刘老师以演讲和写作为例,说明了练习的重要性。可以结合10000小时理论和《刻意练习》来找到其中的练习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技能。同时刘老师提出人与人的最大差异在于认知差异
1. 学习的认知差异:读书方法的方法在于找出核心逻辑,先泛读-找到核心知识逻辑-找高手请教
2.创新的认知差异:创新是有套路的(系统创新理论)
工具篇
工具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白板是他非常喜欢的一个工具
修炼方法:
1. 音乐模式(钢琴练习)
2.国际象棋模式(对战实战)
3.体育模式(基础体能)乞力马扎罗登山为例,他们很多人非常困难的最后爬到山顶时,泪流满面。而为他们工作的黑人却能相对轻松的爬山,干活。在此提出基础体能是很重要的。
最后刘老师为此次直播进行了三点总结:
1. 你以为的顿悟,肯能只是别人的基本功
2.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有其商业逻辑
3.只有松鼠过河的时候才需要策略;巨人过河,无需策略,踏水而过。
如果大家对刘老师的观点感兴趣或想要学些商业知识,可以到《得到》订阅他的《五分钟商学院》,满满的商业知识和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