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看过电影《苔丝》,影片中的苔丝总是穿着白色长裙,带着天使般的微笑,即使被骗失去童贞,她的美丽中最令人难忘仍是纯净。我始终记得在影片最后,茫茫晨雾中,苔丝在克莱尔怀中醒来,轻声问:他们来了吗?不远处,渐渐逼近的黑色身影就是无法逃开的命运审判。那一刻,苔丝的平静、坦然令人动容。
读原著,可以更细腻、更真切地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苔丝清纯美丽、性情温柔,还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清高,这使她在偏远的乡村显得与众不同。作为贫苦家庭的长女,迫于一家人的生计,她按母亲的安排到一个远房亲戚家谋职,得到一份类似女佣的养鸡的差事。不久,她被所谓的表兄亚利克设计诱奸,失了贞洁。苔丝怀着仇恨和后悔,毅然离开亚利克。明明是个受害者,却饱受社会的歧视和冷眼,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她勇敢地面对自己成为“不洁女人”的命运,独自生下孩子,孩子生下后不久就夭折了,牧师拒绝给这个“私生子”举行葬礼。
为了忘却这些伤痛,也为了远离乡邻的嘲笑和白眼,苔丝远离家乡,在一家农场当挤奶工。这段平静的生活是苔丝短暂的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她沉浸在大自然里,享受着劳作的快乐和平静的孤独。在这里,她结识了来自牧师家庭的安吉尔·克莱尔。克莱尔年轻英俊、温文尔雅、高贵善良,他饱读诗书,通情达礼,对宗教具有一定的反叛意识,见解独到。这样的克莱尔赢得了农场所有年轻女子的仰慕。而苔丝偶尔流露的神秘的忧伤、超出乡村女孩的敏锐的感知力深深地吸引着克莱尔。在他眼中,苔丝是毫不矫饰的、“纯洁”的自然之女,质朴、真实得让人感动。
苔丝因为自己那一段“不洁”的过往,对克莱尔百般逃避,最终因为对克莱尔强烈的爱,怀着一丝侥幸,接受了克莱尔的求婚。
就在婚礼当天,克莱尔向苔丝坦白他的一段荒唐情事,苔丝感动于他的真诚坦白,更加无法隐瞒,向克莱尔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克莱尔震惊不已,只觉得自己被愚弄和欺骗,失望至极。他几乎立即就决定离开苔丝,并严厉地要求苔丝“不要主动找我!”。
克莱尔去了巴西。被抛弃的苔丝无法面对家人的期望,万般无奈,去更偏远的地方干农活,吃尽了苦头。她苦苦等待,没有等到克莱尔的消息,却又一次遇到毁了她贞洁的亚利克。此时的亚利克一改过去浪荡公子哥的作派,成为一个狂热的宗教宣讲人。这个声称要将自己的后半生完全奉献给上帝的虔诚信徒,却在见到苔丝之后原形毕露。他多次纠缠苔丝,试图救苔丝于苦海,承诺娶她为妻,给她富足的生活。
身心俱疲的苔丝第一次用抱怨的语气给克莱尔写信,希望能得到他的回应。可惜,她没能等来克莱尔的消息,却等来了母亲病重的消息。她回到家乡,母亲渐渐康复,父亲却猝然离世。孤儿寡母被迫搬家,走投无路时,苔丝只好违心地接受了亚利克的帮助,并与之同居。
与此同时,克莱尔在巴西遭遇挫折,他生了场大病,险些丧命。在这场最初为了逃避的旅程中,克莱尔渐渐看到自己的自私、狭隘,深感懊悔和自责。他以为,苔丝会按照他的嘱咐,在遇到困难时去找他的父母。未曾想,阴差阳错,苔丝无意间听到了克莱尔兄长对她的轻视,苔丝的自卑在面对他的家人时成为强烈的自尊,她的求助之行无功而返。
克莱尔从巴西回来后,立即去找苔丝。几经周折,终于找到苔丝时,她已经成了亚利克的情妇。看着克莱尔黯然离去,苔丝再也控制不住对亚利克的憎恨和愤怒,两人争执厮打时,苔丝举刀杀死了他。
之后,苔丝飞奔着追上克莱尔,两人一起踏上了逃亡之路。逃亡时刻也是苔丝与克莱尔相守的幸福时刻,满怀着绝望、恐惧的两个人,用尽全部力气享受这来之不易的相守相伴。终于在不久后的一个黎明,再也无处可逃……
苔丝的悲剧根源是什么呢?早有人分析说:有社会环境的原因,亚利克的原因、克莱尔的原因,还有她自身性格的原因。我无意再多做分析。一百多年来,苔丝能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悲剧人物,赢得无数读者的同情和惋惜,是因为她给我们一个至今难以解读的课题:底层女孩的救赎之路在哪里?爱情?婚姻?自强不息?苔丝的命运又是否能够真的被改变?
最后,不得不说,托马斯·哈代作为乡村文学的代表,对十九世纪中叶英国乡村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的描写让人沉醉。书中随时可见的荒原、田野、农舍、村路、溪流……甚至比电影表达得还要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