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分享下今天看罗伯特·西奥迪尼的《影响力》的第一章的收获。
《影响力》的第一章——影响力的武器,用三个问题开篇,给大家展示了影响力的一些法则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三个问题是:1、为什么无人问津的东西,价格提高一倍后,反而一抢而空?2、为什么房地产商在售楼时,会先带顾客去看没人会买的房子?3、为什么汽车经销商在顾客掏钱买车后才会建议顾客购买各种配件?
第1个问题,一家珠宝店有一批绿宝石珠宝一直不好卖,一次店主外出之前想让店员把珠宝降价1/2打折卖出,但情急之下字迹潦草,店员以为是改成2倍。过了几天店主回来后发现那批绿宝石珠宝已经销售一空。这一现象的原因要从人类远古时候说起,人类从非洲起源,当一个人在密密麻麻的草丛中,旁边的草丛突然动了一下,这时候有一种可能是风吹了一下,另一种可能是一只狮子在准备攻击,这个人现在是拔腿就跑呢,还是先观察一下再说?当然是拔腿就跑生存下来的机会更大。
随着人类的发展,人们所面对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人也会不断总结出各种面对不明情况事情时的决断方式,这种行为范式的总结,既节约了人面对不同情况时的思考时间,也在最大程度上使决策的结果有利于自己。好的,回到这个例子,涨价一倍的珠宝为什么很快会被销售一空?因为这家珠宝店面对的大多是度假客人,相对富裕,但对绿宝石缺并不是很了解,这时候这些客人就会以“一分钱一分货,价格贵就等于东西好。”的行为范式作出决策。
第2个问题,作者给出了自己亲身体验的例子。一个周末,作者陪同销售员跟有意买房的主顾去看房子。作者快注意到一件事,每当菲尔带顾客去看他们想买的房子时,总是先给他们看几套不甚合意的房子。这些房子是所谓的“垫底货”,公司手里总会留着一两套破房子,还标上虚高的价格。这些房子并不打算卖给客户,只是给他们看看的,有了破烂房子作比较,公司手上真正要卖的房子就显得更加合适了。不是所有销售员都采用“垫底”法,但菲尔会用。他说,他带着顾客看了处破烂货,再给他们看真正想卖的地方,对方总会“眼睛一亮”。他喜欢看到他们的那种表情。“等他们先看了几处垃圾房,我给他们找的房子就显得当真妙不可言了。”
人类在认知方面有个原理,叫“对比原理”。两样东西一前一后地展示出来,我们怎样看待其间的区别,对比原理是有影响的。简单地说,要是第二样东西跟第一样东西有着相当的不同,那么,我们往往会认为两者的区别比实际上更大。这样一来,如果我们先搬一种轻的东西,再拿一件重的东西,我们会觉得第二件东西比实际上更沉;而要是我们一开始直接就搬这件重东西,反倒不会觉得有这么沉。对比原理是心理物理学领域确立的,它不光适用于重量,还适用于其他各种感官知觉。聚会时,要是我们先跟一个非常有魁力的人聊天,接着插进来一个相貌平平的家伙,我们会觉得第二个人简直没劲透了——而他 (她) 其实没有那么索然寡味啦。
售货员先展示昂贵的物件更有利可图。不这么做,不光是白白放弃了对比原理造成的影响,还会使这一原理调转枪口,对他们不利。先拿出便宜的东西,再拿出昂贵的东西,会让昂贵的东西显得更加贵,从而给大多数销售组织造成不良后果。故此,正如同一桶水会因为之前手接触的水温高低而显得冷一些或热一些,卖东西的人也可以让同一样东西的价格显得高一些或低一些——它完全取决于最先展示的物品的价格。
第3个问题,同样是对比原则,几十万的车都准备买了,再花几千块钱给车窗贴膜、换用更好的轮胎,还有其他一些小东西,似乎太微不足道了。
以上三个问题,通过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问题,向我们展示了对我们的决策起重要作用的普遍认知原则,一个是触发固定行为模式,一个是对比原则。
那么在我们的工作中是不是也能用到这些原则呢?
一是细心观察我们的客人,分析不同的客人在我们介绍酒店的客房、会员卡时关注的重点,总结出一套对客人的判断标准,知道在怎么说一个特点的时候,客人就会做出决定,不一定能所有客人都适用,但是能让我们在面对大多数客人的时候,用更短的时间达成销售目的。
二是在售房、售卡的时候,充分运用对比原则,通过更高价格产品的对比,让客人更容易接受低价产品,如:客人问有没有房的时候,直接说现在有豪华房,房间环境如何,价格如何,有何优惠。不要客人一问有房吗,就问客人要住哪种房,我们有豪华房和商务房。推荐会员卡时,先说现在有个周年纪念金卡,优惠情况如何如何,如果客人有犹豫再推荐银卡,不要一开口就说我们有金卡和银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