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完成,再完美
很多人都有完美主义情节,总想好好地开始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可是当你想着“好好开始”时,你却总是开始不了。
因为我们每天的时间都被碎片化了,当我们的时间被碎片化之后,我们就没有大块的时间去做那些重要的事,以及你想做的那些完美的事情。
所以要先开始做起来再说。只要我们开始了,我们就能赢得更多资讯和方法,也更能够遇到可以支持到我们项目和任务的人。
一个有截止日的任务,如果我们能早早地动手做完它,我们就有时间去修改修正它,越修改越修正它就会越完美。
距离完美,我们只欠一个很重要的开始!
2、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
管理学泰斗---德鲁克说,我们要记录时间,分析时间,才能安排时间,他把记录时间排在第一位。
每天记录,坚持一周,这时你大致就可以分析出自己的时间究竟花在哪里了。透过分析自己的时间,会发现自己80%的事件,是不需要做或者不需要自己做的,只有20%的事件,需要自己去完成,自己的时间大部分都被浪费了。
3、今日待办清单是一个谎言
很多人会把一天自己要做的事情列下来,然后就开始做。往往先从简单的开始,这样做着做着,到后面那些重要的事就不愿意做了。
日程是今天一定要做的事情,只能写少量的事务。除此之外的事情放到清单中,行动范畴在未来一周左右,而非局限在一天二天。
在这一周里,大家做事就可以按照情境来分,比如:在家能做的事、打电话能做的事、在电脑上能做的事、外出能做的事、在办公室里能做的事、委托别人要做的事......
这样做出分类,这就叫情境。日程事务是一天的,而情境事务是长期的。日程是严谨的,而清单是灵活的。不需要过度频繁地去修改计划。
4、怎样才能学好一门课程
学习主要分成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学习态度的不一样,学习内容留存的比例也不同。
一个知识只是听了,它的意义并不大,重点是要去实践,实践一次,意义也不是很大,要持续地、反复地去实践!
人的大脑很容易忘记,如果只是单纯地上课学习一遍,课后不复习的话,一个月之后脑子里就只剩下5%了,基本上就等于没学。
5、天才来自刻意的练习
学习分为3个区域:第一个是舒适区,就是已经掌握的部分;第二个是学习区,就是还没有掌握,需要刻意练习的地方;第三个是恐慌区,就是害怕的区域。
如果永远只呆在舒适区学习,就不会有进步,但是如果过于快速地进入恐慌区,大家学习的意愿就会被打压,所以只有在学习区,那些大家不够熟练、经常犯错的地方,就可以刻意地去练习了。
决定伟大水平和一般水平的关键因素,不仅仅是这10000个小时,还是你如何使用这10000个小时。
6、成功会像滚雪球一样来临
做任何一件事,我们得有梦想,得有目标,目标=梦想+期限。
站在起点,终点太遥远,不过如果我们有一颗服务他人的心,我们有长期的目标,我们愿意持续地努力,成功就会像滚雪球一样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