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我感到最近的自己太过浮躁,决定把这《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里面的好句子,再拿出来,深思一下,从中得到启发。
因为我所知道的学生们、学者们和革命家们都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太类似美国旅行家看《蒙娜·丽莎》了。
这段话,是夏丏尊先生给这本书写序的时候提到的。他说的是事实,就我切身体验,身边的大学生和自己,都是浮躁的,学到的知识都是表层,从来不主动深入去探究,更别说吃苦耐劳。
我何尝不想深入,但是一心多用,想同时深入,最后只得蜻蜓点水,普通旅行家欣赏《蒙娜丽莎》一般。
现在的诱惑也太多,各种丰富的活动、电子产品的诱惑以及一些他人口中的捷径都阻挡了我们一头扎在研究里。而古时候的人儿,根本没有这个烦恼,他们接触到的东西少,却在同一个领域里连爬带滚多年,不得成了专家。
现在的青年还是要懂得取舍,经受住各种诱惑,一心只读圣贤书,并非容易的事情。
中国人在全世界是被推为最重实用的民族的,凡事都怀一个极近视的目标:娶妻是为了生子,养儿是为了防老,行善是为了福报,读书是为了做官,不称入基督教的为基督教信者而称为“吃基督教”的,不称投身国事的军士为军人而称为“吃粮”的,流弊所至,在中国,什么都只是吃饭的工具,什么都实用;因之,就什么都浅薄
如果没有读夏丏尊先生的这一段话,我看不到中国的大局,是这样的一个状态。
确实,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从出生到小学中学大学找工作结婚生子养老,哪一件事情不是有着明确的目的的,好好学习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娶老婆是为了传宗接代,生儿子是为了养老...这也是从前人们重儿轻女的原因吗?我似乎恍然大悟。
对于最普通的中国人来说,他们在努力地生存着,而不是生活。希望有一天,读书不是为了找工作,生子不是为了养老,我们这一代就可以做到的吧。
我认真地思考了一下,自己读书的原因,可能是为了未来更好的生活,去实现自己的想法,过一个欢脱的人生。
现在的我,没有想过我自己会有孩子,会愿意忍受那么辛苦那么痛的过程去孕育生命。
浅薄的人生,确实不是我想要的。这种太强的目的性,也是我一直在逃离的。只有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才有能力去和这些东西说no,不被他们所束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