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表达善意的方式有时太迂回,有时又太直接。迂回是,那些为你好的人往往不说感受,没法让人领会到这份心意。直接是,方法简单粗暴,让人很难接受。
比如我喜欢深夜写作,我妈起夜看到我屋里灯还亮着,就会隔着门喊:“还不睡!成天这么熬着,身体完蛋,就等着见老吧!”谁听见这样的表达能感受到满满的爱呢?明明就是心疼,干嘛不直接讲出来,比如,“妈知道晚上心静利于写作,但看你熬夜我挺心疼,担心你身体吃不消,能早睡尽量早睡吧。”若换了这种表述,我不仅能感受到关心,还会反思是不是一定深夜才能写出好文章?还是白天的拖延造成不得不熬夜的结果?
我爸在我刚开始自由职业时也常为我担心,怕我脱离社会也怕未来没有保障。他的这份担心是这样表达的:“你说你成天这么在家晃,将来可咋整?爹妈帮不了你一辈子!”我听了就相当反感。一,我不是在家闲着,家是我的工作地点;二,目前我的收入尚能支撑开销,没有跟家里伸手,如果哪天撑不下去我也会想其他的办法,比如再回去上班。其实老爸还是挺为我骄傲的,他朋友跟我讲老爸私下同他们多次提到:“我女儿写东西不错,还在做心理咨询师呢!”可这样的话却从来没对我亲口说过。如果哪天老爸能说:“闺女,老爸挺为你骄傲的,敢自由职业的人不多,你能走这条路说明很有自信,既然走出这步就得当回事儿干好它!自由职业收入可能不稳定,有什么需要尽管跟爸说。”你说,这话我听了啥感觉!同样是表达关切,两种方式带来的效果大相径庭。
这次春节回大连探亲,大姨知道我在做心理咨询师,就说:“你帮阿姨疏导疏导吧,阿姨为你弟弟真是操碎了心。”原来90后的表弟业余开了个蒸汽烟吧,每天在店里耗到凌晨,有时还不回家睡,白天一早又要去单位上班。大姨担心他开的店会聚集不良少年干些违法的事,也担心他没日没夜拖垮身子,又怕他不会做生意要该外债,总之脸上就是大写的「担心」加「心疼」。
其实,表弟的朋友圈我有关注,这小子做事向来没长性,这次蒸汽烟的事倒是坚持了快两年了,从个人社交软件开始到一个简陋的小柜台,直至今日成酒吧规模,让我刮目相看。因为他从小到大的人生基本都由大姨一手安排,始终缺乏锻炼,老实讲我也为他担心过将来怎么办?现在发现他突然长大了,变得有担当,但在大姨看来危机重重。每天看到他想着法儿营销推广,不是录制自己唱歌的视频,就是直播蒸汽烟吧实录,跟会员互动得非常积极,我要拿出这份心力早成网红了,况且我还在广告工作做过策划和互动营销,现在也没把自己营销得咋地,说起来还是不够勤奋。
大姨说她长篇大论地发微信给表弟,有时打字有时语音,可是他很少回复,估计都不会去仔细看,接电话也很不耐烦。可以想见大姨发的内容就是中国式父母的苦口婆心,无非是我爱你所以担心你都是为你好啊,但言辞间或许半个这样的字眼都没出现过,能看到的都是让人灰心丧气的内容。
我默默脑补如果爸妈能成为我们希望的样子就好了,突然意识到这或许跟我们从小受到教育有很大关系,有句耳熟能详的话叫做“忠言逆耳利于行”。爸妈在孩提时代,一定也是听着这些别着劲儿的「忠言」长大的,习惯了「为你好」的方式就是这样的——以令人难过的面容呈现,还坚信对方能领会到忠言背后的善意与爱,可往往忽略了,要先从情感上感受到爱,才更容易听得进忠言。
忠言一定要以逆耳的方式表达吗?只能说这是一种不太高明的表达。其实,中国人的情商并不低,甚至是很高,世界上再没有比中国人更会搞人际关系的了,但在处理亲密关系上却陷入尴尬的境地,问题就出在表达上。
这也跟中国人讲究中庸有关,浓烈的情感表露会引起莫名的惊慌与不适,而用反话来表达却容易得多。这能说中国人不擅长考虑对方感受吗?不,相反中国人是最不喜欢直言不讳伤人的,心中纵有不满,通常还是斟酌字句,以维持场面上的好看。我们民族还真是有着相当矛盾、复杂、耐人寻味的个性啊!
几年前,我在学习心理咨询时曾参加过一个动力团队,活动的内容就是练习表达。这个团队是由十余人随机组成,成员之间互相并不熟悉,甚至是第一次接触。这里面可能有与你性情相投的,也可能有平时避之不及的那类人。人和人之间的误解大多源自猜测,因为我们不好意思直接问,还有就是表达上不直接说自己的感受,而以指责或评价的形式出现,就容易造成不快和更深的误会。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让我们像对亲人那样确信,再恶劣的言辞背后都藏着爱,所以正确表达尤为重要。
通常我们听到一个负面评价或者被误解,第一反应是愤怒,随之而来的是以攻击回应,最终让情绪占了上风,而偏离了事实的本源。所以在团队中我们反复练习的是,先说感受,然后再表达,尽量避免评价类的词语,比如一个同学对我有意见,他可能曲解了我,或者是我的行为给他造成了某种印象才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可以先说:“听了你的话,我感到委屈”,而不是“你太自以为是了吧,有什么资格说我!”那么接下去的对话就会顺利许多,我也更能接受他的建议。
说着说着好像有点跑题了。其实我要说的就是如果你是真的为了一个人好,就先把真实的感受说出来,比如“我爱你”、“担心你”、“怕你受伤”,别着急把后面的忠言抛出来,大道理谁不懂?谁没喝过几口鸡汤,关键是让人心服口服,还是捏鼻强灌,产出的动力和内化程度是完全不同的。
还有一种「为你好」,是站在自己的理解上。比如烂俗情戏里常出现什么主角得了绝症或者身陷一个不利的处境,不想拖累爱人,就要故意找茬、扯谎,让对方以为自己不再爱Ta了,迫使对方离开。过了N久,对方才发现,哦原来你这么做是「为我好」……
但如果这个真相永远不被发现呢?那个能让你以这种方式才逼得走的人,想来是相当爱你,投入了莫大的真心,最后却落得“被背叛”、“被伤害”的下场,可能从此不相信爱情了呢?你确认Ta的人生不会残缺?这真的是为对方好吗?如果有一天对方知道真相,还能安心度余生吗……
一定有人会说,你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这可能是人家想到的最好的方式了。没错,我承认,不是出于深爱一定做不到这般“狠心”。但你未免太轻视爱情,难道好的爱情只能同享福,却无法共患难?
蔡康永有一句话我很赞同,“不是在幸福的时候,反而,很遗憾的,是在不幸的时候,我们才有机会,探知自己能够,爱到什么程度……”
试想古往今来,生死之交、白头偕老,哪个不是从患难中缔结起的情感,才甘为知己者死,并死得其所。你是小看了爱情,还是小看了爱人呢?所以我常怀疑,正是人不敢面对这份爱的考验,怕它根本不堪一击,或让自己本来已经够low的心再荡到谷底,才会选择这种「为你好」的方式,从爱情里退场。
那些年,「为你好」说尽了狠话伤透了心,不恰当的表达阻碍了爱的传递,明明只想「为你好」,却又亲手将彼此推远。其实让心靠近很简单,先把感受说出来,每次要讲那些让人难受的话时,在心里默念一遍,自己听到时会是什么感觉。
P.S:今早看到上了首页,既然被更多人看到了,就再说两句。
我们中国人讲究人情味,中国父母也比西方父母付出更多,西方只管孩子到18岁成人结束,而我们的父母可能还要管你结婚、买房、带孙子……一直到自己动不了为止,付出这么多,却在表达上吃亏,造成与子女之间关系不够亲密,甚至疏离,是很可惜的事。
而我们长期在这样「为你好」模式的潜移默化下,虽然厌烦也会不自觉地复制,用同样方式对身边人,父母、恋人、配偶、子女、朋友……造成建立亲密关系的困境。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就是想给大家一些启发,改变伤人说话的方式,不要让「为你好」以一种令人难过的面容呈现,这样你的爱才能真正在别人心中开出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