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罗杰斯,一个倾听的圣者,"放开体验,允许感受,人才谈得上做自己"。有人说,他走后,这个世界再没有倾听了。。。。。。
一、从质疑到带入。来访者中心疗法是学习以来对自己触动最大的课程,从开始很质疑方法有点玄虚,到后来深入了才感受其魅力:①你不能以为自己的了解而显得先知先觉,最有解释权威的始终是个案,他是有能力的,不管开口与否、表达清晰与否,一切的答案都在他的情绪中;②学会无保留地接受和信任,特别对孩子,相信他(她)们人际关系是有建设性的,最好的方式是让他(她)去选择,而不是限制,让孩子学会接受自己的不能,悦纳自我,继而学会控制自我;③“人事分离”是核心,事归事,人是人,谁都有一颗需被理解、尊重和信任的内心,用同感找到个案自我成长的共振点。
坚硬的外壳,人性的多层自然防御,需要我们有双庖丁解牛的“手”,感恩桑教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分享。
二、突破传统认知。①说“人本”没有技术,只有态度,但实际影响性技术、参与性技术、即时化技术等应用无处不在;②说“人本”没有诊断,只有沟通交流、尊重共情,但实际是诊断和治疗已融合;③说“人本”不是问题中心,个案不是病人患者,不用“问题导向”去查找问题、解决问题,但实际是问题的切入与问题解决已无缝衔接。
任何个案都是有力量的,就看我们是否帮助对方找到,方法就是快速准确的共情同感。
三、勇于自我觉察。听到最多的词:“我是谁”?让个案认识真实的自己,实现自我概念的重塑;要求最多的事:心理辅导员需要不断自我觉察,拽起自己在空中时刻自审视。①有颗平和的心。《自我形象问卷》等调查感觉到了自己能够平和的看待自己,保持一颗平和心,期望让自己通过表里如一的真心换得个案的真情;②平等看待生命。“贤”与“不肖”,个案都只是一个装了不同想法的能量场,在人格上和任何其他人一样平等,也同样因其不完美而完美;③不够自信有原因没理由。自己在不熟知的领域不自信,没有百分百就不敢发挥,不会轻易开口发言,失去挑战、体验、改变和选择的机会,这个声音来自那里?who am I?工作上不也是因此错失了不少机会!我的核心信念不就是“我不能胜任”吗,中间信念却奉行“有实力才有底气”,看来一直只是心底没有直面的勇气。
好好学习,争取机会多实践,努力去领略这个流派的磅礴。
四、继续学习思考。①不是心理学科班出身,尚未形成“来访者中心疗法”的概念化,特征是什么?难点在哪里?不足有哪些?②人性中向善、愿被信任的一面如何引导出来?不同文化背景的自我支持系统不足时,如何将中心疗法效果最大化?③率性自然的释放与现实规则如何融合(包括道德、法律、制度、规定、情理、风俗)?需不需要协助个案找到符合自身个性想法与现实规则的边界?亦或在中心疗法中就没有这条边界?
这些我在课程学习中还没找到答案,需自我再耕耘。
五、踏出自己节奏。①今天春季班有两个女同学发言让我印象深刻,反映快速、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表达流畅;②暑期班班长的分享,老师同学虽然对其表现有所保留,但他的自信表达正是我所欠缺的,我认为他关于“牡丹”和“海棠”的表达不清晰本身并没有对错,更多的个案一样需要我们通过“具体化”技术去鼓励;③对自己不妄自菲薄,以对待个案的宽容看待自己、宽恕自己,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接纳自己的优点,更学会悦纳自己的不能,清醒认识,继而调整调适,期待在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