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能只有生活,还有诗和远方。
从小我就是个被生活教出来的乖乖女。女孩子吃饭要有吃饭的样子,走路不能走太快,不能说脏话,痞话,不能爬树,不能玩爆竹,不能玩手枪,这也不能那也不行,唯一剩下的就是读书了。
因此,从小我注定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那个成绩好、乖巧懂事的别人家的孩子,那个被左邻右舍经常夸的孩子,那个年年拿三好学生、三好干部奖状的孩子。
从小我生活在一个“你应该是这样的女孩子”的世界,而不是“我自己可以这样的或不这样”的世界。小时候,妈妈会和我说一些女孩子应该有的行为和举止。而我只能顺从。尽管我非常想去外面和小伙伴们开心地玩躲猫猫,却不得不关上窗户拉上窗帘独自一人面对一摞复习资料。尽管我非常想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快乐地像个猴子似的上树玩,却不得不被妈妈拉着远离那群“野孩子”。
妈妈似乎从来都没有觉得她这样有什么不对,尽管当时我也没有察觉,也没有那个能力察觉。当时的我认为,妈妈做的一切都是为我好,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呢?
渐渐地,我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上大学后的我,再也不是那个从小有着闪亮光环的孩子了。我变得没有个性,没有主见,甚至连思想也都荒废已久。
原来世界上最特别的两个物种是不同的。原来他们是可以谈恋爱的。(从小被教育不要和男生玩)原来成绩在大学并不是那么重要。原来除了学习还有许多其他的事情可以做。而这些深深地颠覆着我的三观,同时也刷新了我的三观。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由当初的难以置信到如今的如鱼得水。现在的我过得很好。
但是,我曾经也痛苦过。有段时间因为遭受亲人逝世的不幸,我开始思考人生,甚至一度产生厌学情绪。后来自己慢慢地从雾霾中走出来了。从小接受的理论与现实完全是两回事。这也让我了解了活在当下的真实含义。活在当下,有痛苦,但我不退缩。有欢乐,但我不感伤短暂。有故事,我愿意用心感受并文字记录。
有歌词这样写到“青春是场跌跌撞撞的旅行”。不经历,不体验,怎么懂得个中滋味?人生亦如此,如果人生只有生活,那么他看到的只是人生的一面,其实,人生不止一面,一面未免太单调了点,多点诗和远方岂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