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孩子的两个极端:骄纵和惩罚
在商场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看中了某个玩具,家长如果不给买,就会立马坐地上哭闹,有些家长没办法就只能顺着孩子,有些家长则会大声训斥孩子,以家长的“威严”让孩子“听话”。
针对这种情况,很多家长不知道该怎么正确处理。如果总是事事依着孩子,就会让孩子觉得他/她是这个家的中心,所有人都必须听他/她的;如果总是经常打骂或者惩罚孩子,孩子就会慢慢变的不自信。那有没有既不骄纵也不惩罚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呢?有的,就是正面管教。
说到管教,大多数都以为管教即是惩罚,《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认为,真正的管教是来与内在的控制(自律),而不是外在的控制。《正面管教》是让孩子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学会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并取得良好的成绩。
简·尼尔森,是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理疗师,是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者合著者,是众多著名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她曾于2013年5月中旬至6月初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公开演讲,并受到了中国父母们的热恋欢迎。
《正面管教》这本书可以堪称一本工具书了,因为书中有很多种管教方法可供我们参考。我觉得有两个生活中最实用的方法:鼓励和暂停。
孩子犯错了,家长该怎么做?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孩子行为不当的原因。简·尼尔森认为孩子之所以做出不当的行为,是因为他们想要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而我们只有记住这一观点,才能有效的帮助孩子将不良行为变为积极行为。
其次,就是要积极有效的鼓励孩子。孩子需要鼓励,就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
但是在现今社会,很多家长不知道什么是鼓励,在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时,也都习惯性的以负面方式解决,比如批评或惩罚。
有的家长把赞扬当做鼓励。如果孩子做出比较满意的表现,家长就会说:“你真棒!”、“做的好!”、“真聪明”等等。这种无意义的表扬短期效果看着不错,但是时间长了,会让孩子过于依赖别人的评价。
那应该怎么鼓励呢?鼓励是激励孩子自我评价,而不是依赖别人的评价。
举个例子,三年级的科里把写满了字母g的作业纸交给老师,老师看了科里的作业后,让她指出自己喜欢的g,然后经过科里的同意,老师也指出了另一个写的漂亮的g。最后老师指了另一个写了两个尾巴的g,问科里是怎么回事。科里惊讶的“啊”的一声。老师问科里是否需要帮助?科里说自己可以做,然后就回到了座位。
在这个例子中,老师并没有直接指出错误,而是先关注好的地方,然后让科里自己去评价自己的错误。当我们告诉孩子哪些做的好时,他们会希望继续做好、做的更好;当我们问孩子哪些需要改进时,他们通常自己就知道,而不需要我们告诉他们。
"暂停”与积极的“暂停
你有没有被老师罚站过?
当孩子不听话或者违背了我们的命令时,家长或者老师一般都会用这种方法来惩罚孩子。不打不骂,只是“暂停”你当前的任何活动。
我们以为我们能控制孩子和他们的想法,我们觉得用这种方法能让孩子反省,能让他们想清楚自己做错了什么。但实际上他们可能想的是你做了些什么,以及你对他们的不尊重或者不公平。有些孩子甚至会愤怒和怨恨,想着怎样扯平或下次对付你的方法。最让人痛心的是那些因此把自己想象成“坏蛋”的孩子。这种方法只会让孩子“感觉更糟”。
但是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感觉到更好,怎么做呢?《正面管教》提出了积极的“暂停”的方法,并让孩子参与其中,主要遵循四项指导原则。
1. 花时间训练
在使用“积极的暂停”之前,先和孩子谈好它的好处,告诉“冷静期”的价值及重要性。
教孩子使用“积极的暂停”的好方法,就是把它用于自己。我们可以在卫生间里放一本幽默的书籍,需要时就到卫生间待几分钟,以便重新神作起来。
2. 让孩子们自己布置他们的“暂停”区
向孩子解释“积极的暂停”并不是要惩罚,或给他们造成痛苦。
让孩子参与提出“积极的暂停”的活动,比如读书、玩儿玩具、休息或听音乐。
3. 事先和孩子们商量好一个计划
要向孩子解释,在试图解决一个问题之前,做一个“暂停”,直到自己感觉好起来,是很有帮助的。有时候,父母和老师更需要“暂停”,要让孩子知道,如果他们觉得“积极的暂停”有帮助的话,他们可以“选择”是否暂停。
当一个孩子行为不当,也不愿意去“暂停”区域的话,我们可以主动提出自己要去,这样就会给孩子做出榜样,标明“暂停”并不是什么坏事。
4.最后,教给孩子,当他们感觉好起来之后,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就要紧跟着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作出弥补。
总而言之,《正面管教》旨在帮助我们的孩子培养“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附后),并且用非惩罚性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种管教方法是以和善、坚定、尊严和尊重为基础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正面管教》中提出了很多可行的方案,比如文中未提及的和孩子的共有时光、家庭会议、班会等等,都是针对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该怎么解决的方案,我觉得对父母和老师都应该有一定的帮助,能帮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育儿难题,重要的是教会我们怎样与孩子相处。
- 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
- 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
- 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和影响的感知力
- 内省能力强:有能力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 人际沟通能力强: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写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 整理把握能力强: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
- 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