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巴菲特天价午餐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来自中国的90后男孩孙宇晨,怒砸人民币3000多万拍下了这顿午餐。
孙宇晨可谓是一跃成为网红,他和王思聪之间的互怼也登上了热搜榜,成功吸引了广大吃瓜群众的眼球。
众所周知,巴菲特是家喻户晓的“股神”,几乎是“财富”的代名词。
“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慈善拍卖活动自2000年开始,可谓是竞争激烈,吃什么,花多少钱,通通不重要,重要的是获得投资界大佬的指点!
咋办?别说3000万了,就是30万、3万,我等也望洋兴叹呀!
别着急,其实巴菲特成功的秘密,他不止一次讲过。
那就是阅读,不停地阅读。
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说:“我这辈子遇到的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而沃伦(巴菲特)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他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巴菲特的办公室没有电脑和智能手机,满满当当都是书架和书。
他在投资行业的神话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一直到现在,他依然处于一流的位置,这与他的大量阅读是分不开的。
日本作家大岩俊之曾说:“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
阅读的重要性,正在被越来越多人认可。
但开始读书时,现实却是如此的尴尬:
读一本书需要耗费的时间太长了,读着读着书就不知道丢哪里去了。
好不容易读完一本书,最后却只记住了书名。
疯狂阅读了几十本书,却没有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任何影响,感觉做了许多无用功……
如果你不幸中枪,那么恭喜你,你还没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磨刀不误砍柴工,有没有一种读书方法,能让我们少走弯路,将看过的书都利用起来呢?
大岩俊之的《实用性阅读指南》,或许就是你苦苦寻觅的利器。
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
学生时期的大岩俊之,很讨厌读书,语文成绩也不尽如人意。
上班后,大岩俊之曾担任4家公司的法人销售,并且销售业绩始终保持第一。但因不爱读书,在写文件等笔头工作上,吃了不少苦头。
30岁之后,大岩俊之在走上独立创业的道路上,发现了“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的观点,于是开始尝试一年阅读300本以上的书。
但在阅读这件事上,他也遇上了我们所遇到的问题,不管怎么拼命地读,感觉还是完全记不住,也完全不知道怎么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为了彻底找出原因,大岩俊之参加了很多读书讨论会,花了不少钱,并不断地研究总结读书方法。
皇天不负有心人,大岩俊之不仅成了一名讲师,还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他总结出一套实用的读书技巧,并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写进了《实用性阅读指南》一书里。
它能帮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你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变得越来越优秀。
带着目的去读书
我们不妨先来做个小游戏。
请闭上双眼,想一想在你的周围有多少蓝色的物体,在心里默默地数一下。
好了,请睁开眼睛吧。
在闭上眼睛的状态下,数出了多少?
然后请扫视四周,确认一下身边究竟有多少蓝色物品吧。
神奇的事情是不是发生了?
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蓝色的东西啊!而我们平时居然没有发现。
这就是主动意识的力量。
大岩俊之在《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里,反复提到的一个词就是“主动”,可以说,它就是这本书的精髓所在。
在拿到一本书后,我们首先要主动确定读书目的。
读这本书,是想要了解信息、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还是想要收集素材?
带着目的去读书,知道自己想从这本书里得到什么,再去阅读,更容易找到想知道的信息。
就像平时我们出去旅游,不是贸贸然开始,而是先做攻略,了解当地的文化,然后打车直奔目的地,这样我们才能更快地深入精髓。
不动笔墨不读书
叔本华曾说:如果你觉得读书就是为了模仿别人的想法,那么这是思想上的懒惰,请丢开书本自己思考。
如果我们读完一本书,上面还是干干净净的,就不要指望会有多大收获了。
拒绝做思想上的懒惰者,从爱上做笔记开始。
美学大家朱光潜说:“记笔记不特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
教育家徐特立曾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他提倡每阅读一本书,都要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还可以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批语,并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大岩俊之也反复强调,读书笔记是实现有效阅读的法宝,我们不要怕把书弄脏,可以在书上涂涂写写,记录自己的感受。
所以他建议不借书,最好是自己买。自己的书不仅方便做笔记,而且因为花了钱,就想回收相应的价值,看书就更有效率了。
至于做笔记的方法,你可以灵活选择划线法、摘抄法,或者思维导图法,总之,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读书的二八法则
你读书时有没有这个习惯,就是一本书必须从头读到尾,全部理解才行?
其实这么做只会让人产生很大的心理负担,结果可能是只买书而不读书,或是半途而废。
我们对日常生活中的东西需要断舍离,其实读书时也一样。
罗振宇的知识策划人李源曾说:“大多数时候,我读书不会从头到尾地看,而是运用二八法则,注重提炼拆解重点。读书不在于快慢,而在于将读过的书化为己用,将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好,才是根本。”
经济学里的“二八定律”意思是,在一个事物中,最重要的往往只占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在这个基础上,大岩峻之进行了提炼:“一本书的重要内容占20%,这20%中最重要的仅有4%。”
所以我们不必试图全部理解一本书,只要找到最核心的精华内容即可。
毛姆曾说:“如果聪明的读者能学会跳读的技能,他便总是能在阅读中获得最大的乐趣。”
我们要承认,书是读不完的,不舍得放弃,结果反而一无所获,果断地丢掉那些次要的吧!
学会跳读,能让我们少一些纠结,多一些惊喜。
不要试图记住所有东西
随着读书量的增大,一个新的烦恼又出现了,拿起一本以前读过的书,却怎么也想不起这本书讲的是什么。
为何记性这么差?是书读得太多了吗?还是,已提前步入老年?
如果能拥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就好了。
但,科学研究证明,如果把见过的景色、书本的信息,听到的人声、空调声,乃至气味、触感等都一一记住的话,不出5分钟,大脑就会达到极限。
所以,我们应该感谢遗忘,如果不是因为它,我们的脑子早就爆炸了。
还记得“二八法则”吗?
读书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大胆地丢弃80%的内容,找出20%的精华,然后集中火力记忆这些内容。
庄子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很多人以为这是一句激励人们去学习的话,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要我们不怕吃苦,努力学习。
其实老夫子这句话还有下半句呢,“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连起来的意思就是,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没有穷尽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尽的知识,是徒劳无功的。
好钢用在刀刃上,书海浩瀚,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知识,只有付诸行动才可发挥作用
余秋雨曾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的困扰。”
读书和不读书的人生是不一样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通过读书达到理想的人生高度。
阅读本身不能创造价值,阅读带来的改变才能创造价值。如果不行动起来,书本只是一本“阅读材料”而已。
陆游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就像学了那么多知识,听了那么多道理,不去实践的话,我们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如果你想通过读书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小册子值得一读。
这本书小小的,只有100多页,语言轻松平实,很快就可以读完。
但就像作者所说,即使只读一本书,如果能将此书所写的内容转化为实际行动,也可谓一名真正的读书家。
读书这项投资,越早开始,获利越丰。
当你采取行动后,会发现心情愉悦,一切其实没那么难。
Just do it!
排版:淇然
责任编辑:淡淡翠
实习编辑:老泥巴
校对:老泥巴
文章作者简介:二咸,小小的咸鱼,也有大大的梦想。写作路上,期待遇见更好的自己,遇见有趣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