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同龄人的学习语言过程也好,或者看我的或可爱或顽皮的学生们怎么学英语的样子也好,有一个词是他们无法摆脱的,那就是死记硬背。这好像是一个学习语言亘古不变的定式。我不能说这是不对的,因为记忆确实是语言学习的要诀之一。回过头看我二十年来,或零散或系统地从家庭、学校以及各种媒介去吸引和获取英语,记忆无疑是从始自终的伙伴。
最开始,我也只会最简单的greetings,课文中再难一点的词,就有点抓不到头脑,于是自然而然地开始注白字儿。等一下,注白字,不见得全不可取,将相似的汉字发音与英文发音相对应,这也是帮助记忆的一种联系。当然,我不是很建议这个方法,但是对于被突然扔进英文环境的孩子,开始觉得英语很难、难以集中注意力时,他们自己只能依靠诸如此类的方式去降低难度,产生兴趣。那我们怎么去避免这种情况呢?那就让他们把英语与其他的事物相联系吧。
我还记得六七岁英语培训班的课本,画上有一个小男孩躲在树后面,旁边的那行字是“There’s a robber behind the tree.”给儿童的英文读物,最常见的就是画本了,哪怕是故事书,隔几页也会有一幅画,这是在做什么呢?建立图象与英文文字的联系从而帮助记忆。这算是很好的一种办法了,我现在记单词,也仍然会用图文联系的方法,特别是自己画出来的图案,虽然不那么完美,记忆却更深刻。
我觉得目前的教育仍然处于应试的状态,这使得学生特别在背单词的时候,容易死记硬背。然而,记忆,绝不是死记硬背。我很心痛地发现,一些我们那一辈很容易有的想象联系,我很努力地希望教授学生运用,可惜他们已经陷入了思维定势,很难或者很少能运用想象力。比如rabbit,让我们把两个b想象成兔子的耳朵,再来看carrot是非常相近的结构,同样是中间有双字母发一个辅音,我们就可以从兔子吃胡萝卜这一点上加强两个词语之间的联系,carrot两个r可以想象成胡萝卜的叶子,o是小兔子吃胡萝卜的嘴。通过字母形状、发音、含义与物品、声音、动作、笑话等等联系起来,学习英语将会成为一项趣味盎然的游戏。
对于再年长一些的学习者,更好的联系是在歌曲、小说、美剧、电影、脱口秀、广告等故事性的、甚至动态的形式下建立的。一个单词或是词组在一个语境下,最好是在对话中,可以非常生动地展现出来,使我们理解、记住和学会运用。
尽管英语以及各种语言都会被当作一门课程,让我们像学习一种技能一样来学习,我还是认为正如《语言本能》这本书的名字及主旨一样,语言是一种本能。学习yum这个词的时候,我告诉学生们这是不是很像品尝美食时的咀嚼声音,yum yum的感觉;Ouch这个词,是当你被什么砸到、弄痛、受伤的时候表示很痛很意外的语气词。有些学生会告诉我这不对,他们吃饭或是痛了不会发出这些声音,一再地否定、不愿意去建立新的联系。有时我也会感到疑惑,是不是语言本能也像一种魔法,如果你不把自己融入这个环境,始终不相信这种魔法的存在,可能语言本能也会被其他的本能所淹没。
当你学英语的时候,不仅把自己(假想地)放在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文环境里,同时还要把它想象成自己的母语。好比在突兀的会用到语气词的情况时,不停地用英语的语气词来代替,Oops, what, OMG;日常用语中,可以用到英语的时候,一些简单的yeah, no, sorry, thank you就努力地用,把它们养成习惯;感兴趣的电影,能看英文配音,就不要看中文配音。英语水平程度从高到低按理说是无字幕-仅英文字幕-双语字幕-仅中文字幕,然而我还是建议大家不要看后两种,如果怕看不懂电影内容而产生不了兴趣,那就先看一遍双语字幕版,再看仅英文字幕,或者挑战无字幕;平时随便看看的新闻啊八卦啊,就不要用中文的了嘛,尝试外语网站(如yahoo)或者新闻类app(如seed);手机上的系统还有各种软件,也都可以设置成英语模式,其实看久了也就这么几个词儿。
这也就是我一时半会儿想出来的关于学英语的一些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吧。其实,有些东西,并不是我们不记得,只是藏在脑袋瓜的不知道哪里去了,如果不多多用一用,它们是不会从犄角旮旯跑出来的哦。